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推动大数据与防疫控疫 专家在线解码病毒
发布时间:2020/04/25 新闻 浏览:694
上海早报网4月24日电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信息科学研究的飞速成长。如病毒基因测序分析数据,可快速鉴定病毒的变异序列;疫情数据,为流行病学的统计和研究提供了的基础;病毒的变异演化数据,可以推导流行病例的传播和追踪。
4月23日下午,聚焦大数据在防疫控疫中的作用,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的“小科沙龙”举行。分子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国屏,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姜世勃,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三位嘉宾通过大数据解码病毒,助力科学防疫。
分子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国屏
“如何将临床数据、科研数据及流行病学数据三者相结合,是巨大的挑战。”中科院赵国屏院士在“演变中的传染病和发展中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主题演讲中,以安徽为例,指出安徽省开发了“患者自我诊断决策支持系统”,其浏览量超过220万,自评人数超过90万。让人惊叹的是,安徽确诊病例约30%与与智医助理病历和“患者自我诊断决策支持系统”重叠。通过大数据,打破了瓶颈,完成了患者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研究。
“为了能抗击现在突变的新冠病毒和未来新发和再现的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研发安全、高效、广谱的抗冠疫苗成为当务之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姜世勃教授认为,广谱抗冠多肽是防控现在和未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武器之一。
与会嘉宾围绕大数据与防疫控疫展开讨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所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建议,在全民战“疫”中,聚焦临床试验,建立数据库,将病人的每一项数据作为参数,进行大数据筛查,为科学家提供可靠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给了科学数据极大的发展和探索空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晔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上海市科委围绕防疫控疫的需求,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个方向,广泛调动上海以及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优势力量,努力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首席执行官朱悦表示,“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不仅在医学研究领域有效支撑了疫苗研制、新药研发,加速集聚全球科技力量开展研究攻关和国际合作,推动了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模式的变革;也在加快与各领域大数据融合,打破科学和经济社会领域的边界,直接服务于疫情预测、政府决策、公众科普、舆论引导、国际合作,驱动了“不见面”“无接触”“零聚集”等政府数字治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