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红色对话・宝山》系列微党课“七一”发布
发布时间:2020/07/02 新闻 浏览:727
上海早报网7月1日电 4分钟聆听一个“四史”故事,第一人称视角带观众穿越历史场景、走进历史事件、直面主人公内心情感和关键时刻的抉择……7月1日,作为“融媒+智库”的一次新尝试,宝山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宝山区委党校打造的“四史教育”全媒体微党课项目《红色对话・宝山》发布了首个系列课程――《以党之名》,通过对红色传播力的探索创新,让宝山红色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宝山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发布环节,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上海早报网频道总经理金煜纯,媒体党课专家秦畅,宝山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授课老师代表以及宝山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同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以党之名》系列微党课做了推介、展示和点评,线上网友也纷纷参与互动。
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
《以党之名》系列微党课共分十集,以“对话优秀共产党员”为主线,选取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在宝山战斗、工作、牺牲的徐国璋、孙津川、谭忠余、张恺帆、张渭清、徐克强、李西坪、张勇、胡文杰和汪洪昌等10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故事。和传统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的党课不同,《以党之名》每集时长只有4分钟,这在媒体党课专家秦畅看来是一次创新之举:“我们看到党课做长30分钟、40分钟非常常见,但把一堂课做短,它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时间长短问题,他需要我们的党校老师去重新架构这堂课、重新设计这堂课,对创意和制作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以党之名》系列微党课
《半颗梨上的五角星》
课程菜单
正是为了让这些微党课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身材呈现大能量”,区委党校讲师团的授课老师们群策群力,通过设定关键词等方式来聚焦核心故事,《以党之名》每集微党课都有导入、描述、旁白、点睛和提升五个小环节组成,保持了党课的规范结构和价值引导功能。同时打破传统党课用观众视角描述事件的方式,尝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演绎主人公真实情感、还原历史事件和场景。今天发布的《以党之名》系列微党课的第一课――《半颗梨上的五角星》,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述工人领袖孙津川被捕入狱牺牲的故事。这对于擅长讲述两个半小时专题课的党校年轻教师聂苗来说确实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最关键的就是每一堂微党课我们都有一个关键词,比如说我讲的《半颗梨上的五角星》其实关键词是信仰,我们还抓住了‘三入’,首先是导入部分一定要入耳,抓住观众;在叙述过程当中,我们强调的是‘入脑’,抓住最感人、最能给予人们力量的事迹;在提升部分我们强调是要‘入心’,我不能感动一阵子,而是这个事情能转化成我的力量。”
上海早报网频道总经理金煜纯
而此次宝山区委党校与宝山区融媒体中心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方式,跨界交流深度的全新尝试也获得了业界同行的肯定和支持。上海早报网频道总经理金煜纯表示:“此次微党课是一次红色传播力的尝试。因为红色是党校的颜色,传播力是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两家结合做了红色传播力的创新,以此来讲述微党课、讲述宝山的故事。作为人民网、作为党网,我们也非常愿意为宝山的红色传播力做好宣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宝山作为英雄之城、工业重镇、江海明珠,拥有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事迹,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利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让“四史”学习教育更深一层、更进一步,宝山也一直在创新和实践。
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宝山区融媒体中心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更契合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充分利用融媒1+7发布平台,通过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发布,发挥融媒体各平台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的优势,从而达到立体传播、相映成辉的宣传效果,力求让“高大上”的党课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更好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出品更具感染力的“四史”学习教育融媒作品,宝山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委党校、区档案局、区史志办等多部门联动,不断引入外脑和智库助力;同时也在融媒体中心内部挖潜,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利用全媒体矩阵,在“四史”学习教育传播的立体化、全覆盖、全方位上下功夫。
多部门联动,引入外脑和智库助力
“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根据融媒体中心各编发平台的特性,开设四史相关栏目,如《宝山报》联合区档案局等部门开辟《红色记忆》专栏,推出《宝山:一座英雄之城――宝山人民革命斗争史考证》等整版报道;电视方面,在前期积累的大量视音频资源基础上推出《知史励行话宝山》专题栏目,重点聚焦“宝山首创、先发和独有概念”,如《尹阿妹――新中国第一代、上海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张庙一条街――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逸仙高架路――全市第一条由区政府引进外资建造的高架道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亚太第一国际邮轮母港》等来见证宝山发展进步的足迹;在新媒体端,除了第一时间推送四史教育最新资讯外,还强化互动学习功能,承接策划制作全区线上“学史达人”知识挑战赛等。
自去年9月宝山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按照“新闻+政务+服务”的定位,融媒体中心不断在“融媒+”上做文章,除了最新探索的“融媒+智库”之外,还推出了“融媒+社区通”“融媒+乘邮轮”“融媒+在线问”等功能,在便民办事、政务服务等方面不断拓展内涵。同时,探索“融媒+大型活动”“融媒+直播”,推出上海樱花节“云赏樱”、宝山援鄂医疗队凯旋、五五购物节直播带货等系列融媒全景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