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庄行镇:“红引擎”激发社会治理澎湃动力
发布时间:2020/08/07 新闻 浏览:553
乱堆物、乱停车、乱拉线、乱晾晒、乱扔垃圾居民区“五乱”问题成为困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顽疾。今年以来,庄行镇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金彩聚能环・齐心共治”实践载体,打造“红引擎”系列特色品牌,创新“一小区一特色”破解城市小区治理难题,用“绣花”精神绣出精细化、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区治理新画卷,走出一条符合庄行实际、具有庄行特色的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新路。
“红网格”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
丽水湾是庄行镇最大的动迁安置和商品房混合型小区,拥有284个楼道2100户家庭,人口密度高、管理难度大,多元化的利益诉求给社区治理带来不少难题。丽水湾居民区把解决难题的压力转化为创新探索的动力,充分发挥党总支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汇点成线,纵横结网,创立“红网格”党员志愿者服务居民管理新模式,构建起“15分钟党群服务圈”。
“红网格”管理模式以“睦邻友善”为治理目标,形成三大标段、十六个网格,四级网格联动的布局,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群众骨干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设“马上办、协商办、联合办”的“三办”工作模式。对于环境、楼道脏乱差等问题,随发现、随处置、“马上办”;对于违章建筑、违规出租等问题,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对于邻里纠纷、社区矛盾等,联系公共法律服务“协商办”,把“服务送进网格里,成效落在网格内”,让社区居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镇”。
同时,结合各类创建整治、清洁环境等行动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红网格”作用,助力社会治理。社区居民曹品芳就是“红网格”的一员,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期间曹阿姨不仅积极向邻里宣传文明公约,引导居民改变老旧观念,改掉生活陋习,还主动腾出自家的车库,让居民们暂时存放各种旧物品,带头示范解决楼道乱堆物这个难题,形成了邻里团结和睦的良好氛围,推动党群互动、群众自治一“网”打尽。
“红联盟”化“一家之力”为“团体出力”
庄行新苑是庄行镇最早的动迁小区,社区居民大多是长浜村、东风村、吕桥村三个村的动迁户,和绝大多数动迁社区一样,庄行新苑也存在如,对前期政府动迁工作存有抱怨、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居民需求、乱停车、乱晾晒等问题,同时还有农村动迁社区的特殊性,如毁绿种菜等问题。
如何改变居民习惯成了居委会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新苑一居党总支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组建了一支由“党总支+物业+志愿者服务队+N个相关单位”的“红联盟”队伍,形成党总支联系政府、联系镇企事业单位、联系党员、联系群众的“四联”工作体系和内外联盟的双重“联盟圈”,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传递文明新风。
一方面通过居民互助,携手构建内部联盟。“红联盟”志愿服务队成员主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美楼组”创建等工作,并发挥居民亲缘纽带作用,带动邻里群众共同开展清洁家园、垃圾分类、废品再利用等微公益微服务,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同时,衍生“红联盟”帮扶小分队,鼓励社区居民与独居老人或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关爱行动,为他们送去爱心午餐、理发等便民服务,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形成了“自家人”无“两家话”的社区自治温馨氛围。
另一方面通过多方协作,外部牵手解难题。“电瓶车有了集中停放点,再也不用抢位置、拖长线充电了。”说起小区里的集中充电点,刘阿姨脸上挂满了笑容。针对屡禁不止的“飞线”充电的问题,新苑一居联合物业和城建中心等单位一同设计方案,在小区中心位置建造了非机动车停车棚,让小区住户的非机动车有了统一的“避风港”。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电动车随意停放、飞线乱绕的现象,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红管家” 打造居民“身边的掌上居委会”
沙港湾居委管辖的佳兆业8号是庄行镇较为高档的住宅小区,业主大多数是年轻人,朝九晚五的生活作息和忙碌的生活状态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沙港湾难显成效。为了贴合社区居民的生活特点,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沙港湾居委顺应信息化时代新形势,推出“亲馨红管家”微信号,开展网上政务公开、服务办理、自治议题征集等,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途径,探索民生服务新举措。
“我们平时上班忙,不太了解居委会的工作和社区的动态,现在通过社区微信号就能知道了,还可以预约服务,真的很方便。”居民陈阿姨说自己是“亲馨红管家”的忠实粉丝。疫情期间,她通过“亲馨红管家”了解到社区返沪人员动态和防疫小贴士,有采购药物的需求直接微信“红管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就帮她购买送上门,让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掌上居委会”的贴心服务。
目前,已有859人添加“亲馨红管家”,达到沙港湾现有住户的70%。人性化、智慧化的“掌上管家”也让居委工作人员“减负”,原本线下要花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组织动员、信息登记、文明宣传等都能在线上快速实现,并获得大多数居民的认同和点赞。
办事指南、四季节气、温馨提示、文化活动、重要通知……“亲馨红管家”定期发布各类居民关心的大小事,并建立“红管家”互动交流群,方便居民们咨询事务、共话家常。得益于此,居民们的感情直线升温,从原来“门对门的陌生人”变成了“社区里的老熟人”,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提供建议,“金点子”层出不穷,社区共治蔚然成风。“亲馨红管家”还让居委会有了许多“侦探帮手”,如,居民张先生散步时发现小区附近的钜庭路上有一处井盖没有盖,马上通过“红管家”交流群发布信息,提醒其他居民出行时注意安全,居委工作人员看到张先生的留言后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联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群众安全出行。通过居民主动讨论、发表意见让社区治理问题从“隐性”到“显性”,逐渐实现社区治理从“他治”走向“共治”。(韩庆 金珏、沈佳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