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成立困境儿童“伴行人”队伍 不让一个孩子遗留在角落
发布时间:2020/08/17 新闻 浏览:402
葛海英长期从事杨浦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退休后的她成为一家公益社会组织“百合花法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如今,她又多了个特殊身份――上海市“爱伴童行”项目顾问和困境儿童“伴行人”。
日前,上海市“爱伴童行”项目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走进杨浦区。杨浦区成立“伴行人”队伍,第一批困境儿童“伴行人”正式上岗。他们有的来自科技企业,有的来自社会组织,有的是高校老师,有的是法律工作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困境儿童撑起一顶全方位的保护伞。
困境儿童保护面临很多问题
2018年被发现时,小驰被遗弃在派出所。经公安民警查找,其母亲此前被强制戒毒。他没有出生证,没办法落户,民政部门多方协调才解决了他的户籍问题。但另一个问题来了,小驰长期被母亲以不恰当方式养育,未接受义务教育,封闭在家,缺乏与外界接触,导致孩子智力、社交能力落后。“对于困境儿童的救助,基层面临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回避,需要多个部门协调,一个个解决。”基层工作者说。如今,小驰在上海市儿童中心生活,社工还发现了他的特长,他特别善于背诵诗歌。
无监护人的困境儿童案例逐渐增多,在没有人愿意承担监护人职责时,孩子该往哪里送?“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监护人有一个排序,但若在无法定监护人的情况下,则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居村委必须正确理解‘兜底’监护职责。”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处长陶继民说。近年来,杨浦区不断加大困境儿童保障力度,成立了困境儿童保护中心,培育儿童社工队伍,给困境儿童一个家。“杨浦区困境儿童保护中心实际上担任了居村委‘兜底’监护的职责。”
“伴行人”可为孩子做什么
10岁的小东是本次“爱伴童行”项目的帮助对象,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去年因刑事犯罪入狱。儿童福利社工上门评估后,发现小东和父亲的感情很好,因为父亲入狱,小东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每月都能和父亲见面。经社工沟通并获得行政支持,满足了孩子的心愿,形成探望交流机制,这对父亲的改造和孩子的成长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这就是“伴行人”的作用,为每一位困境儿童配备专业的儿童福利社工,“一人一方案”结对关爱帮扶。首批伴行人分教育成长、健康守护、心灵关爱、专业陪伴四类,其中包括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务社工部、阳光控股公司阳光慈善公益基金会、上海杨浦区良友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这些“伴行人”将针对每个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爱伴童行”项目中,杨浦区民政局创新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模式,推出“1+1+1+N”模式,即以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为1个资源整合平台,委托专业社工机构,由1名儿童社工对应1名困境儿童,链接N个社会“伴行人”资源。“我们要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不让一个孩子遗留在角落。”陶继民说。
上一篇: “两山”医院污水处理经验登上环博会
下一篇: 上海首批商标保险集体签约仪式近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