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年内将建成超3万个5G室外基站
发布时间:2020/10/26 新闻 浏览:631
上海移动的基站巡检人员正在对5G基站进行例行检查
外滩、豫园、东方明珠、南京路步行街以及上海展览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几乎所有的上海标志性景观都已经覆盖了5G信号,上海正加速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无论是行走在老马路、老建筑之间,漫步在公园、绿地,还是活动在医院、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上海生活的你我,已深切体会到生活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便捷。
与过去不同的是,5G基站正变得更绿色、美观,有的做成大树造型,有的藏身老建筑中完全“隐形”,还有的与路灯融为一体,变成城市的智能终端。
“以前的移动通信网络靠一个室外基站就能实现0.5公里-1公里半径区域的信号覆盖,随着用户数增加和对网络要求的提高,5G基站引入了多种建站模式,在基站外观上考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从用户容量、覆盖效果、外观美化等多维度推进基站布局建设。”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5G项目经理林琳亲历了上海通信设施从2G时代到5G时代的建设历程,在他看来,5G通信设施的建设更注重规划,更需要因地制宜。“2G、3G时代,天线多为2端口,到了4G时代,随着多频段天线的大量使用,我们看到,铁塔上天线就像是长出了大胡子。建设要求更高、更复杂。”
前不久,上海移动的网络工程师在上海豫园景区搭建了一张5G精品网络。利用新一代5G Easy Macro设备,在不破坏有400多年历史的豫园古风古貌的情况下,灵活覆盖实现5G网络“无死角”。“这个基站是完全藏在建筑内部的,考虑到仿古建筑的外观,设计人员充分利用楼宇栅栏、空调外机、美化外罩等美化方式,将5G天线很好地融入建筑的外立面内,同时也不会阻挡天线方向,影响覆盖的效果。”长假期间,现场实测5G下载速率可以达1.1Gbps,满足了豫园景区客流高峰下的容量与覆盖的需求,保障了旅游景区游客高峰网络体验,也为商家开启线上转型提供数字支撑。
在东海大桥上,两边的路灯灯杆富有魔力。施工人员运用多杆合一的技术手段,改造原桥面路灯预埋件基础,创新研发防腐绝缘线缆固定挂钩,解决施工中电缆线和光缆布放问题,让5G基站藏在路灯中,实现大桥上的5G信号连续覆盖。基于5G技术的“低时延控制、大带宽监控、高可靠连接”优势,几辆重卡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列队行驶,车速达到60-80公里/小时,队列行驶间距缩小到15-18米,轻松完成集装箱智能转运任务。
多杆合一的探索,正在市区推广。5G基站的密度是4G的数倍之多,选址难、扩容难等常见的移动网络建设难题,在5G时代将进一步放大。对已有社会资源复用、共建共享,将成为快速建设5G基站的重要手段。
上海首根“通信综合杆”去年已在虹桥商务区内落地,它既是三家运营商共建共享的5G基站,也可以变身路灯、交通指示牌、信号灯、监控杆等。今后,5G综合杆能集成多媒体信息发布屏、应急广播、无线WIFI、物联网、智能停车等多种设备,可以一杆多用,减少城市“杆体林立”现象。“在配合政府合杆整治工作中,我们积极参与架空线入地、杆站合并等建设,并出台后续的维护保障方案,紧跟市政步伐。”林琳介绍说。
上海市经信委透露,正编制5G基站布局规划导则、综合杆基站建设导则,联合市住建委利用1.3万个道路综合杆部署5G小微站,组织浦东、虹口、黄浦、徐汇等区编制相关区域布局规划;制定年度需协调开放的站址清单及建设计划,推进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以及机场、地铁、隧道、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全面开放站址资源。
今后,上海市民可能在中心城区街道上越来越多地见到综合通信杆,有关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也将从想象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