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野生动物“扎根”上海市民家门口,如何相处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野生动物“扎根”上海市民家门口,如何相处

发布时间:2020/12/16 新闻 浏览:542

百年间,郊狼已经“占领”了除夏威夷之外的美国各州,时至今日,都是一个令当地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类似的“野生动物扎根城市”问题,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已经在上海有了“苗头”。记者从上海林业部门获悉,根据相关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个小区发现了貉,据初步估算,全市各处分布的貉可能已经超过了2000只。

是为了排除隐患而将它们“拒之门外”,还是欣然接纳、和谐相处?面对这道全新的问题,上海想好了吗?

今年7月,因为媒体报道有几十只貉在小区里出没,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当地林业部门则采取了相对折中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建议小区居委、物业提醒居民不要投喂,以免让貉养成坏习惯,碰到没有食物的人产生过激行为,同时要求物业加强垃圾箱房的管理;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和小区物业在小区绿化带放置了诱捕笼,诱捕到的貉确认没有伤病后,送到上海5个指定的野生动物收容点或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放生。

米兰诺贵都小区的情况引起了上海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单位以及学者的高度重视。这其中就包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他表示,“这样的发现和争议很有意义,将加速相关研究和政策举措的落地。”

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也坦言,现在讨论怎样应对才算完美似乎为时尚早,现阶段要做的是把在上海的貉的“家底”摸清楚。知其所以然,或许答案便能浮出水面,最终探索出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方案。

王放所在的课题组已经与上海林业部门合作,首批选择了3只幼貉,从今年10月起陆续为它们佩戴了内置GPS的颈圈,通过跟踪、研究其生活轨迹,力图描绘出貉在上海郊野、高度城镇化地区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等3种类型区域内的行为习惯和种群特征。

明年,这项研究将扩大范围,10只貉将戴上GPS颈圈,被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区域。“希望用一两年收集到这些貉的大量基础数据,再汇总起来分析研究,最终得到关于城市中野生貉的保护与管理方案。”王放称。

“每公顷多少只貉才合适?这可能是一个生态承载力的问题,也可能是周边居民容忍度的问题。”李梓榕表示,与高校研究团队合作,管理部门将基于研究数据制定一套评估体系,以此为标准,来决定对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是否采取收容、野放等干预措施。上海正在全面梳理该领域的流程,未来将根据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精准施策,可能形成“一种一策”的城市野生动物管理导则。

此外,上海还将结合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的修订,出台地方上与救护、收容相关的管理办法,促进相应设施和人才培养条件等方面的优化。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