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向历史深处回望初心
发布时间:2021/04/07 新闻 浏览:455
本报上海4月4日电 (记者曹玲娟)4月16日至17日,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将在上音歌剧院上演第二轮,之后,于7月5日至7日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今年2月7日至9日,《前哨》在上戏实验剧院首轮演出时即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这部颇具文献戏剧色彩的剧目的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该剧以上世纪初至30年代风云激荡的社会为背景,展现了5位出身不同、经历各异的青年作家,从不同的人生路径汇聚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最终为理想和信仰献出了年轻生命的这段历史。
1931年1月,在上海东方旅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5位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殷夫被捕,随即从老闸巡捕房引渡到市公安局,又关进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个星期。1931年2月7日,他们连同其他共产党人共24人被秘密杀害,史称“龙华二十四烈士”。
“今年在建党100周年和左联五烈士牺牲90周年这两个重大时间节点上,我觉得同是文化战线,我们上海戏剧学院应该有所作为。”黄昌勇坦言,“话剧《前哨》的创作有一种生逢其时、带着使命感出生的时代印记。”
而对于《前哨》这个剧名,黄昌勇表示,这也是在听取多方建议之后,他最终坚持的。《前哨》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第一期就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出的专号,刊登了鲁迅等众多作家在内的纪念文章,是一本研究左联时期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材料。剧名的“前哨”两字,更是鲁迅亲自写完后木板印刻的。黄昌勇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剧,让这个名字传播得更远。”
《前哨》是一部重新发现、追寻和缅怀革命历史先烈的大型诗剧,要让今天走进剧场的观众从中汲取力量,就要突破传统的文献剧局限,在艺术表达上有所创新。该剧以创意和结构见长,除了上世纪30年代、90年代与当下三个时代的重叠展现,在叙事层面也作了大胆尝试,巧妙地以“戏中戏”的交叉结构,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构成一种张力,以现实追溯历史,以历史观照现实。
上一篇: 新型消费发展进入快车道(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