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1周年,家门口服务体系再升级,社区治理找到“第三空间”

新闻

上海糖酒集团闪耀光明美食嘉年华 共绘产业向“新”力 上海糖酒集团闪耀光明美食嘉年华 共绘产业向“新”力

4月19日至21日,为期三天的2024 FORMULA 1 联想中国大奖赛即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火热开赛,除了中国首位F...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1周年,家门口服务体系再升级,社区治理找到“第三空间”

发布时间:2021/04/20 新闻 浏览:390

“我们都打好了,一点不适都没有,这下心里面笃定了!还没接种疫苗的邻居朋友们尽快来预约登记哦……”周六一早,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峨海小区的大门口,疫苗接种登记点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来来往往的小区居民时不时停下来询问几句,有的当场拿出手机扫码,短短半小时内,就有20多人完成了疫苗接种预约。

今天是浦东开发开放31周年的纪念日,如今的浦东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全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将小区大门口打造成家门口服务的第一延伸点,成为社区治理的新空间,正是浦东的最新探索。


在大门口服务事半功倍

家门口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曾经有一段时期,浦东经济快速发展,但家门口的服务总是缺点温度,少点人气:百姓要办事只能去区里、市里,家门口办事功能不全,爱莫能助;养老、育幼等便民服务,家门口原本是最便捷的地方,却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空间和专业资源,让居民兴趣索然。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家门口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支点。近年来,浦东在全国率先启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如今已建成家门口服务中心、家门口服务站共计1300余个,实现了村居全覆盖。

每一个村居都有一个家门口服务站,这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现在,家门口服务还将继续得到提升。以疫苗接种预约为例,如果预约登记点设在居委会或家门口服务站里,居民们主动前往的概率就会变小,而设在小区大门口,每一个进出的人都会注意到。“这就是大门口服务可触及的优势,我们发现很多事情放在小区出入口办理,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峨海小区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万添杰说。

其实早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塘桥街道就发现了大门口的宝贵之处。“疫情防控措施最严格的时候,每个小区的大门口都承担了人员往来检查、人流信息登记、快递物品寄存、生活服务咨询等功能,我们发现这里是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地方,这不正是城市社区治理最需要的天然舞台吗?”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洪明说,过去社区治理往往在居委会或者楼道内展开,其实小区大门口这块黄金宝地完全可以作为社区治理的“第三空间”,好好加以改造和利用,让它不仅仅为居民守门,而是变成便民服务的集中地、各类信息的汇集地、展示文明的主阵地。

于是,在居民小区主出入口横向50米、纵深100米的范围内,一场“大门口”服务改造行动正式展开。


门卫室大变样赢得居民信任

改造是从一间门卫室开始的。

走进峨山路187弄的峨海小区,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这里的门卫室不一样了:与过去相比,陈旧破损的房门更换成了崭新的玻璃滑门,不仅出入更加方便,还透露出“欢迎光临”的意味;用于小区安全监控的显示器与电子设备原本占据了半个房间,如今被集成设置在墙上的挂屏中,省出的空间摆上一套桌椅,方便居民休息;最大的变化还是办公桌上“4月17日我接待”的指示牌,居委会社工会定时到这里现场办公,进一步延伸家门口服务,让居民倍感贴心。

“过去老旧小区的门卫室,往往阴暗潮湿,烟雾缭绕,仅仅作为保安师傅的工作场所,普通居民很少会走进去。”万添杰说,改造大门口首先就要把门卫室“打开”,让它变得温馨舒适、功能丰富。

如今,峨海小区的门卫室不再被居民们忽视,反而成了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的墙壁上,挂着居民们自己手写的“微心愿”,一位陈叔叔写道,希望得到一个手持式搅拌机,还特意注明:“搅拌棒最好能放在任何容器里使用。”而另一位王阿姨的心愿则是得到一只电子手表,供老人佩戴。在这里,居民们可以随时扫码认领别人的心愿,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也可以将自己的心愿挂上墙,等待收获一份温暖。

门卫室里还摆放着许多供居民按需借用的便民工具,如打气筒、老虎钳、雨伞等,甚至连健身用的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器材都应有尽有。除了便民服务,改造后的门卫室还成了居民们最信任的地方。

早上10时,居委会的社工李迅正在小区门口值班。居民徐奶奶匆匆来到这里,请他帮忙照看一下4岁的孙子。原来小孩的父母正在出差,孩子由奶奶照看,今天老人要去医院看病,这下犯了难。了解情况后,李迅马上对接了徐奶奶居住的楼组长上门帮忙。说话间,居民张大哥走过来,不好意思地对李迅说,“今天出门口罩忘记带了。”话音刚落,李迅就从便民箱里拿出一只口罩递给他……这样的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小区大门口上演着。


24小时不打烊的文明实践点

“万书记,我们小区的加装电梯工作应该提速了,最近我去跑了几家电梯公司,了解了一些情况,你什么时间有空,我们商量商量。”在小区门口,万添杰刚站定,一位老伯就骑着自行车停在了他面前,聊起了许多居民关心的电梯加装工作。一番交流后,老伯骑着车走了,而万添杰则多了一份感慨,“坐在居委会办公室里,居民很少会主动来谈事,但是一走出去,只要站在大门口,大家就有说不完的话。”

浦东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从一开始走的便是“向内动刀”的路子,推进村、居干部“趋零化办公”,让老百姓一走进家门口服务站,就能看见村居书记们。如今,将小区出入口设置为家门口服务的延伸点,就是要将这样的理念贯彻到底,基层干部们不仅要集中办公、下楼办公、开门办公,还要走出去办工,走到大门口,走到群众中办工,开创社区自治、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在峨海小区,居民区党总支会把“三会”机制落实到小区口,在门卫室设置意见箱、登记本、问询表,动态收集共性问题,推动“三会”议题在小区口收集。“三会”议题的讨论成果还会在小区口定期公布与展示,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反馈评价,今年以来已经成功推进了僵尸车整治、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安装、路灯点亮工程、停车收费标准调整等公共议题。特别是对街心花园鸽棚占绿这一存在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居民区邀请浦东拆违办和街道参与指导,召集城管、海关、房办、物业、社区公安、居民代表和当事人,经过数十次现场协调会,终于让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实现了还绿于民,居民们纷纷拍手叫好。

最近,小区大门口又摆放了一台崭新的智能头盔保管柜,里面放置了由爱心捐赠的电动车头盔。有了这些“共享头盔”的存放箱柜,居民只需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方便地借用,解决了一部分居民骑行非机动车时,忘记佩戴头盔的问题。结合“共享头盔”的使用,居委会顺势而为,加大了对《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宣传和引导。“小区大门口改造项目包括了一个小景观、一个接待台、一块电子屏、一块宣传栏、一块导视牌,有了这些阵地,我们就能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万添杰说。

目前,塘桥街道已有11个小区完成了大门口改造计划,而今年,浦东也将在全区推广这一经验。从细节处入手,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浦东家门口服务“绣”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亮丽图景,也将是群众期待的美好未来。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