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爱好戏剧的农民也能学当编剧,上海“戏剧之乡”首届编剧工作坊开班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爱好戏剧的农民也能学当编剧,上海“戏剧之乡”首届编剧工作坊开班

发布时间:2021/09/15 新闻 浏览:393

 

日前,一个“特殊”的班级在松江区图书馆组建完成:55名学员,年龄跨度很大,既有朝气青年,也有白发长者;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各有不同,有政府公职人员、人民教师、公司职员,还有农村文艺爱好者。他们都爱好喜剧,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专业角度学习戏剧,快速掌握编剧技巧,提升自我创作技能。

当天,“戏剧之乡”松江区新浜镇首届“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开班。通过地校合作,新浜镇引入“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这一成熟教学模式,利用实训快速培养和壮大“戏剧之乡”的戏剧人才队伍,夯实松江优秀传统文化和戏剧文脉基础。

新浜与戏剧有缘,这里村村有戏台、家家有戏迷,戏剧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共同爱好。“摇一橹,过一浜”,新浜田山歌曾登陆央视演出,《庄大姐》《姚小二官》《刘二姐》更是填补了中国文字史上无汉族民间叙事诗的空白。新浜涌现出一批创作人才与代表作品,剧作家欧粤的《捣浆糊》获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创作一等奖,年轻剧作者俞月娥创作的大型原创儿童音乐剧《公鸡下蛋》获第34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从新浜镇走出去的戏剧家陆军,更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戏曲、中国第一部反映拨乱反正的打唱、中国第一部抗疫题材的话剧。而他创作的36部大型戏剧与数十部小戏,不少都带有新浜印记。正是基于前期的积累与沉淀,今年8月,新浜镇被评为2021—2023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之乡)。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保护好,更要传承好、利用好,其中人才是关键环节。

“文化传承发展,人才培养先行。”陆军说,希望通过独特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热爱乡土、乐于奉献的戏剧创作人才,构建戏剧创作人才梯队,创作出一批具有艺术高度和生活温度的戏剧新作,传承、普及、发展和壮大上海之根的戏剧文化,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助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松江新城建设。

从编剧的“门外汉”到独立创作的“内行人”,这样的跨越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正是其中的“诀窍”。该工作坊在总结上海戏剧学院70多年编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编剧专业四年本科教学和三年艺术硕士专业教学中编剧理论与技法的核心课程浓缩提纯为“百字剧”“千字剧”“万字剧”剧作法的训练模式,让学员通过培训在短期内把握编剧技术精髓。

据了解,工作坊教学团队均为戏剧编剧领域的实力派教师,在创作与研究领域都有不俗表现。此次他们将利用7周时间,把“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成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戏剧之乡”的戏剧人才培养中,带领学员通过实践练习学习编剧的技巧与经验。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