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影像述说上海“建筑名片”背后动人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04 新闻 浏览:475
3月3日, 来到上海天文馆,你的目光一定会被主入口上方的圆洞天窗所吸引。悬挑距离超过40米,跨度超过60米,却看不到一根外露的柱子。
“主设计师托马斯当时觉得很难实现,他主动提出来干脆中间加根柱子算了。上海院结构专业总工程师李亚明却说,一定可以解决。”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忻歌回忆说。
中国设计师团队最终用双层桁架结构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座全球最大的天文馆,圆洞天窗和倒穹顶、球幕影院一起构成“三体”结构,成就了用建筑语言表达天文学概念的经典。
天文馆背后人与建筑的故事,出现在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为迎接70岁“生日”制作的纪录片《鉴初心·筑民生》中。25分钟时长的影像回望上海城市建设历程,也述说着上海院和设计师们与这座“人民城市”的特殊缘分。
上海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生产技术处设计科,起步之初只有5位工程技术人员。近70年间,上海院先后更名上海市建筑设计公司、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但为人民设计建筑的初心从未改变。如今,上海院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规模的设计公司之一,留下诸多堪称经典的设计作品。
从被无房户视为“梦中天堂”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到开创卫星城镇建设先河的闵行张庙一条街;从以首创整体吊装提升安装方式载入《世界建筑史》的上海体育馆,到伫立浦江两岸遥相呼应的上海图书馆、上图东馆;从创下预应力连续长度最长、面积最大、钢材用量最多等三项世界纪录的上海科技馆,到吸引全球科学家纷至沓来、助力上海奠定科创中心地位的“上海光源”;从凝聚“红色基因”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到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屡立战功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
经由历史影像和设计师们的娓娓道来,这些涉及民生、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上海国计民生重大项目,及其背后的故事被一一呈现。“我们的建筑反映了上海的改革开放史。”曾任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姚念亮说。上海院党委副书记陈文杰则表示,从名字到精神和文化认同,上海院“都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
在近日举行的纪录片首映式上,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表示,近70年发展岁月中,上海院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步伐,贡献了一张张精美的“建筑名片”。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时代为建筑设计行业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上海院将在集团领导下,扛起新时代的发展重任,更快更好地擦亮“上海设计”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