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金山区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03/24 新闻 浏览:610
近年来,金山区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山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创新质量管理模式,竭力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优质服务当好市场主体“店小二”
实现行政审批提前化。抽调企业、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行政审批条线上的业务骨干打造“小红鑫”提前服务工作室,并形成“4321工作法”。即4个转变(服务理念由“要为服务”变成“我要服务”、服务时间由“提交材料”变为“投资意向”、服务方式由“各自审批”变为“协同推进”、服务机制由“怎么办理”变为“怎么办好”),3“精”服务(精准服务、精细服务、精致服务),2个“一次”(一次申请、一次通过),1个目标(有序、规范且更加集中地开展提前服务工作)。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开展针对性提前服务200余次,帮助更多优质企业扎根金山。
推动行政审批高效化。持续推进小餐馆、食杂店等14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办理流程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较全市20个工作日的办理承诺提速50%。重点优化医疗器械许可审批流程,全区医疗器械审批速度再提速,现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230户,同比增长20%。在全市率先落实开展“跨省通办”业务,形成“异地收件、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服务新模式,与山东寿光、浙江平湖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异地申办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加快行政审批数字化。推动“一网通办”事项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全区通过“一窗通”新设各类企业2.11万余户,全程电子化办理的企业占全部企业办理户数的90.25%。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材料线下“一个窗口”一次领取,免费提供“寄递证照服务”,共物流寄证照千件。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大力推行“两个免于提交”,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和使用总数位居全市第三位。推进“登记注册身份验证”APP在企业变更登记环节的使用,破解企业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等难点问题。
以务实举措打造市场环境“新高地”
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架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零的突破,2021年质押融资项目数20件,位列全市第二,质押金额4.75亿元,达前一年同期的16倍。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取得零的突破,和辉光电、浦景化工2家企业双双获评(全市仅9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零的突破,亭林雪瓜成功注册商标。博昂电气在全市率先签订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助力全区企业完成专利转化1526次,知识产权资源进一步盘活。实现专利资助业务系统成功接入“一网通办”,2021年完成财政扶持693万元,惠及企业542家。
标杆示范培育稳步推进。以“质量如金诚信如山”精神为指导,全力打响“金字招牌”。漕泾热电、国网金山供电获得2020年上海市质量金奖,全区质量金奖总数达到7个;德福伦公司获得“上海品牌”认证;强华实业、一郎合金、蓝滨石化设备等获得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奖。全面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区”验收。打造“一馆一园一平台”质量科普阵地,区计量科普馆顺利建成,区质量科普公园(漕泾科普点)正式开园。张堰镇、朱泾镇金龙商业街区成功创建“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社区”,吕巷水果公园生态旅游区开展“诚信计量水果社区”创建。
市场监管机制日趋完善。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长效机制,对市场主体做到无事不扰,避免随意执法。2021年共开展双随机抽查455次,发现问题2801户次;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发起联合抽查72次,检查市场主体2913户次,发现问题198户次,获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第三方评价第一名。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有力,率先在全市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认可。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出区域市场监管轻微违法免罚清单2.0版本,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及适用力度,共对65件轻微违法案件作出免罚处理。
以创新模式跑出质量提升“加速度”
“三张清单”指引企业质量提升方向。持续对全区近800家规上实体制造企业开展跟踪调查,建立完善质量提升数据库,并形成三张清单:即一张问题清单,列出了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一张需求清单,收集了企业对政府质量供给的需求;一张培育清单,列出了质量成熟度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名单。三张清单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使企业与属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精准对接。通过靶向服务,全区中小企业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质量追求更加明确,质量获得感也得到持续提升。
“两个平台”筑牢企业质量诚信基因。接连打造“质量开放平台”和“质量交流平台”,打出质量文化建设“组合拳”。其中,“金山市民看质量”质量开放平台已发展质量开放主体50余家,累计开展质量交流活动100余场,授予汉钟精机、沙涓时装等12家质量文化型企业“金山区质量开放示范单位”;搭建“百家企业质量提升”论坛、“卓越绩效实践”共享活动等质量交流平台,不断推动中小企业质量知识技能进步、质量文化传播互动、质量创新经验共享。
“一站式服务”夯实企业质量提升基础。协同“碳谷绿湾”产业园试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通过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面向企业、产业、区域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以试点经验为推广基础,以点带面,在全区各类产业园区、功能区、创业创新平台等分批推动质量品牌“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切实化解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痛点难点问题,助力培育区域质量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