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球能源变革,我国双碳目标如何影响海洋装备发展?院士专家这样说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全球能源变革,我国双碳目标如何影响海洋装备发展?院士专家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2/08/28 新闻 浏览:586

8月26日报道: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在绿色低碳背景下,未来海洋装备发展的关键在于动力能源转型。全球能源变革、我国双碳目标如何影响海洋装备发展?未来海洋装备动力主要依赖哪一类能源?相关发展前景如何、面临哪些难题?

2022年8月26日,“海洋装备动力能源变革”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二届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在沪召开,与会专家针对海洋装备动力能源新趋势、新技术、新标准、新产业,以及海洋核动力能源、海洋氢能、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绿色燃料与动力装备的研发应用、转型升级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在《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目前仍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等问题。他提出了节约提效优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再电气化战略、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固碳战略、数字化战略和国际合作战略等八大战略,并表示要进一步建立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战略和规划政策,完善碳交易制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国工程院黄震院士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与船海动力能源变革》的报告中论述了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并提出可再生燃料将与零碳电力形成二次能源脱碳的重要组合,将为船海动力低碳和零碳发展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报告还介绍了从绿电制取的可再生燃料氨、甲醇、二甲醚等在船海动力应用前景。

中国工程院于俊崇院士在《海洋核动力的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中分析了全球核动力和海洋核动力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对未来海洋核动力发展过程的战略、技术问题提供了深刻思考,他认为针对深海探索、深海采矿、深海钻探、深海装备维护和救援等,核能动力是最理想的能源。

中国工程院严新平院士在《我国内河绿色航运的研究与展望》的报告中指出,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紧迫的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近年来,绿色动力、绿色推进、能效控制、港口岸电、太阳能光伏等绿色技术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工程示范,助推内河航运“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发展。

北冰洋由于常年冰封,难以实施海底地球深部探测,成为地球动力系统未知版图中最后一块拼图。中国工程院李家彪院士在《北极冰下海底探测的技术挑战与发展前景》报告中介绍了2021年,中国第十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突破冰区技术挑战,研发关键装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冰下大规模海底地震和海底热液探测的举措,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目标。

中国工程院邱志明院士在《智能技术在海洋装备中的应用分析及发展思考》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军事智能技术在海战装备中应用研究迎来新一轮高潮。需围绕实现海战装备智能化发展近中远等阶段目标,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泛在、渗透、快变、颠覆等典型特征,从夯实发展基础、建强关键技术、加快创新应用三方面同步发力。

本次高端论坛还设立海洋绿色燃料与动力装备、海洋核动力能源、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新能源与电力驱动、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海南省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双碳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7个平行论坛。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中国海洋装备工程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协办。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