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上海“设计之都”建设:高起点规划多维度发展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上海“设计之都”建设:高起点规划多维度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16 新闻 浏览:541

如果仔细梳理全球一流城市,巴黎、纽约、伦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世界设计之都。设计之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启幕之际,记者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副秘书长潘瑾,她曾全程参与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的申请工作。十多年前,上海为何从“设计”入手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十多年的“设计之都”建设,上海做对了什么,又如何赋能城市“长大”?这位见证者有着她自己的独到见解。

十多年前上海“入网”

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是中国最早与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接触和互动的城市之一。作为见证者,潘瑾对此记忆犹新。“创意城市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推出的一个项目,2005年上海已经介入这一项目。”

2009年,上海申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潘瑾透露,“创意城市网络”下设很多主题,上海基于自身特点和优势综合考虑,选择了设计方向,因为“设计所带动的产业关联度最大”。申报时潘瑾做了整体梳理,发现设计在上海有着深厚积淀,比如,中国第一个建筑设计所、第一个工业设计事务所都在上海。另一方面,上海自2009年开始加速产业转型,原来的轻工业逐步向长三角区域迁移,同时发力先进制造业,“产业附加值的增长靠什么,我们觉得,设计能为产业升级带来新生价值,也有助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联动”。

“当时,我们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所有人对上海加入‘创意城市网络’都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大家非常看好上海的未来。”潘瑾说。2010年,上海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那一年,全球只有20个城市“入网”。

放在城市发展的高度来“设计”

对比国内外很多城市,潘瑾认为,上海在“设计之都”建设中最成功的一点,在于明确了战略发展方向,把设计放置于城市发展的高度来考量,放置于经济发展的广度来考虑。

“从规划中可以看到,上海‘设计之都’的规划没有偏科,在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多维发展。”潘瑾表示,上海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意设计发展与城市发展并行,同时搭建了很多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很早就推出上海国际设计周,每年推出“上海设计100+”,如今又升级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多元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上海还有国际合作交流的优势。潘瑾介绍,上海是资源要素聚集之地,也是人才汇聚之地,很早就制定了让“上海设计”走出去的计划,与巴黎、伦敦、纽约设计周有紧密沟通,也善于把上海设计师作品推向国际顶尖奖项。而在人才层面,上海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艺术专业,与国际顶尖艺术类高校都有设计交流的互动,人才梯队层次分明,引领着专业设计领域的发展。

“从十多年的发展来看,设计对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城市空间、优化公共服务、点亮美好生活、共铸城市品牌等城市各个功能板块的赋能作用巨大,很好体现了城市软实力,也有助于上海以设计讲好中国故事,更好融入全球叙事网络。”潘瑾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