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学科交叉探索说话这件“小事”,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成立
发布时间:2022/10/25 新闻 浏览:427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言来沟通交流、表达情感,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对于患有中风后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或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来说,有效使用语言表达自我并不那么容易。搞定这些人的说话这件“小事”并不仅仅是医学领域的“任务”,它需要语言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医生和语言康复治疗师联手,通过早期筛查、有效评估、准确诊断、及早干预来完成。尤其是针对语言障碍人群语言能力的评估,需要语言测试学专家的介入。
10月22日至23日,第七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端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沪举办。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言,集中研讨双语与人类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袁博平等为研究院揭牌。
语言是体现人类身心健康状况的外显标志物,一个人的言语表现可以反映其健康状态。自古以来,我国中医就通过观察气息、音调、语速等言语状态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语言与健康研究既是语言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切实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增进我国民生福祉的重要担当。
2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共同建立。研究院未来将致力于构建我国语言科学理论知识体系,服务“健康中国”愿景。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授郑天慧慷慨捐资30万元设立“彭凤珍基金”,支持研究院的科学研究,助力语言健康研究事业的发展。
目前,研究院已在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或精神障碍人群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并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同时在失语症患者语料库建设、语言能力评估、言语和非言语特征分析、老年人语言退化与康复,以及抑郁症人群的语言研究与辅助诊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对接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以其前沿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为广大科研、医疗和康复机构提供优质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继续教育机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科研和育人平台。
聚焦前沿领域,国内外专家探讨语言健康问题
开幕式后,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双语与健康”主题进行了发言,从不同视角探讨二语学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论坛另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展开圆桌研讨。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讲述了语言障碍的研究历程以及中国临床语言学的发展状况。清华大学教授崔刚阐述语言同人类的认知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二语学习等语言训练活动有益于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能减缓大脑衰退,还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围绕“语言学和神经科学”主题,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博士马修·瓦伦斯基基于神经科学,探究失语症患者对于句法理解的偏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传斌探讨外语对五种感知的影响,阐述母语与外语对五感影响方面的具体差异。
围绕“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主题,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张玉梅基于神经影像学技术,探讨失语症的评价与康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主任席艳玲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白质纤维追踪技术,对卒中后运动型汉语失语症患者和维吾尔语失语症患者进行了多模态的神经影像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谢欲晓结合大量临床经验,分享失语症康复方案的优化设计。
围绕“二语习得与人类健康”主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袁博平探讨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语言学与二语研究服务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性。剑桥大学教授拿破仑·卡特索斯探讨二语(多语)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认知的积极影响。爱丁堡大学教授托马斯·贝克强调双语学习对于失语症和痴呆症等大脑疾病研究的重要性,探讨生命不同周期学习外语对大脑产生的积极影响。剑桥大学教授珍妮·吉布森则具体汇报了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向好发展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