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农业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发布时间:2023/02/21 新闻 浏览:311
培育节水抗旱稻
上海农业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本报讯(记者侍佳妮)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2月17日在京举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扎根上海二十年,罗利军带领团队建立了储存有23万余份资源的基因资源库,首创国内领先的“一库三系统”资源保存体系,创新培育出兼顾节水抗旱、高产优质、少肥减碳的节水抗旱稻,从基础研究层面理清了水稻演进脉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水稻“蓝色革命”理念。
1995年,罗利军主持选育第一个水稻品种“协优413”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我国首个三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实现了759公斤的亩产量。
出人意料的是,罗利军团队并没有向着超级稻的研究方向再攀高峰,反而转变方向,踏上一条艰难却意义深远的创新之路——培育节水抗旱稻。原来,早在1998年,罗利军就敏锐察觉到,水稻发展受到淡水资源的极大限制,种植过程中碳排放、面源污染等问题也威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罗利军带领团队将旱稻和水稻的优势相结合,育成新品种节水抗旱稻,并提出以节水抗旱稻为核心、配套轻简栽培技术的农业发展新方案,可节水50%、节肥30%,减少碳排放90%。
我国中低产田面积远超高产田,节水抗旱稻可在旱地、山坡地、低洼易涝地种植,极大提高了中低产田的利用效率,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并能实现每亩600公斤左右的产量。
注重应用研究的同时,节水抗旱稻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2022年,罗利军团队首次提出“陆稻先于水稻驯化,是栽培稻基本型”,厘清水稻演进脉络;发现让水稻更抗旱的基因OsRINGzf1,在抗旱性基因研究方面更进一步。
基于节水抗旱稻及其栽培模式,2022年,罗利军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水稻“蓝色革命”理念,即通过创新培育节水抗旱稻,实现旱种旱管的稻作生产模式,使水稻生产摆脱对水的过度依赖,大幅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水稻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型。
至今,罗利军带领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保存种质资源,构建了水稻育种与基础研究的遗传资源平台,基本解决了我国水稻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中遗传资源缺乏问题。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一库三系统”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实现了种质资源库全程信息化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