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百万件藏品全上网 单霁翔谈人工智能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07/10 科技 浏览:527
今年是紫禁城的600岁生日,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当下?文物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AI技术如何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又应当如何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单霁翔认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来传播博物馆文化,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
在今天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企业论坛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商汤人工智能企业论坛上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文化遗产的理解。
虽已退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但提及故宫往事,单霁翔依然如数家珍。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自2014年起突破50%,到今天达到80%。作为全球受关注最多的博物馆,2019年故宫博物院年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900万人次。然而,即便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到故宫来参观的观众,依然是很少的一部分。单霁翔说,故宫的目标是成为亿万级博物馆。亿万级博物馆如何实现?答案是靠互联网和数字技术。
从资源数据化走向数据场景化 从场景网络化走向网络智能化
故宫博物院通过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建立起了数字故宫社区,1862690件文物通过多台高清相机拍摄后全部上网,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查阅到故宫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数字博物馆除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所有展出的项目都深挖文物藏品的内涵进行“定制”。在这里观众可以和1200多件展品“对话”,可以和书画中的一些小动物互动。甚至可以看到无法展出的1500块大地毯以及不经常展示的数字长卷,甚至可以把它放大,每个人的脸色、服装都清晰可见。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身临其境。比如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堂,只有4.8平米,即便开放展览,也只能进两个人,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此外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展厅的温湿度、城墙沉降的监测、白蚁、古建筑病害的监测、观众流量的监测等。
单霁翔表示,这样的一个数字故宫社区,它的功能在正不断地完善,公众教育、文化展示、资讯传播、休闲娱乐、学术交流、电子商务。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完整架构正在不断地实现,并且逐步从资源数据化走向了数据场景化,从场景网络化走向了今天网络智能化。他相信,按照这条道路能够实现故宫博物院喊出的口号“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交给下下一个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