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居民区摸索“妙招” 打好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8/07/25 民生 浏览:1111
原标题:上海不少居民区积极摸索“妙招”“狠招”,打好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四语”宣传挨家挨户叩开“四重门”
“华丽家族”小区居民在定时投放点分类投放垃圾
2020年底,上海将基本建成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倒排时间表,任务紧迫。
今年以来,上海陆续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规章制度,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和举措,坚定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决心。近半年来,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掀起一场“社区风暴”,很多居民区“动起真格”,决心把垃圾分类推行到底,纷纷根据实际摸索“妙招”“狠招”,。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群众关注的“热词”。
两周:从“一锅乱炖”到“分门别类”
两周!这是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华丽家族”小区444户居民从“一锅乱炖”扔垃圾,过渡到近八成居民在家对垃圾实行分门别类、定时定点精准投放所用的时间。速度让人惊叹,那么,分类质量如何?记者昨天实地探访了这个今年3月30日开始施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小区。
“华丽家族”是一个高档商品房小区。在小区东南角新改建的垃圾厢房,管理员潘礼来把三只120升的棕色湿垃圾桶从厢房拉出来,打算再次分拣后等待清运公司来清运。记者掀开桶盖逐个查看,里面主要是瓜果皮、蔬菜叶、鱼虾骨刺皮、茶叶渣等易腐垃圾,没有常见的塑料袋等袋状物。且桶内比较干,几乎看不到剩菜剩饭的汤汤水水。
潘礼来介绍,自从小区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变化最明显的是湿垃圾和可回收物的量。“以前干湿垃圾混一起,而现在,120升的垃圾桶,湿垃圾每天能收三四桶;可回收物4月初时每天能分出约25公斤,现在增加到每天70公斤左右。”干垃圾的量随之大幅减少,从原来的每天30桶缩减到20桶左右。
这时,一位居民拎着三袋垃圾过来。一袋湿的,一袋干的和一大袋纸箱纸板。潘礼来赶忙上前帮忙接过干、湿垃圾,解开袋口查看,“分得蛮好!”这位女士微笑回应,并踩下可回收物脚踏门,把纸箱倒进去,再把袋子扔进干垃圾箱。
居民来扔垃圾,箱房管理员潘师傅帮居民一把。居民再自己把可回收物扔进相应的桶里。
“现在八成以上居民都在家分好垃圾,拎不同的袋子来扔。像刚刚这个居民一样,完全不用帮忙分的,大概有两三成,剩下的稍微辅助分一下就行。”潘师傅收了30年废品,有些居民分不清干垃圾和可回收物,他就会上前聊几句,辅导一下,“居民在学习,慢慢就知道了。”
垃圾分类志愿者马丽华从5月13日进驻小区,每天守在垃圾定时投放点上,引导居民投放。“有居民不知道怎么分,我就教教;有时候分得不彻底又赶时间,我也帮着分好再扔进桶。”马丽华说,“垃圾分类就跟小孩吃饭一样,不能一直代劳、一直喂,得让居民自己动手分,那样才能养成习惯。我来了两个月,现在来扔垃圾的绝大多数都分好了,看来习惯是养成了。”
各方组团进户宣传,志愿者全天值守引导居民
进入“华丽家族”小区需层层刷卡,大门、楼栋门、电梯间门和家门,至少四重门。小区里,物业人员在各处巡逻、忙碌,为居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原来的垃圾处理为例,垃圾桶放在每层楼梯间,居民走十来米就能扔进桶;保洁员每天两次上楼收走。推行垃圾分类后,就要撤除近300个垃圾桶,居民则要定时定点下楼投放到垃圾厢房。这成了当初横在街道、居委会和物业面前的一道坎,垃圾分类该如何推进?
小区所在的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和管理小区的古北物业公司,邀请业委会多次开会商讨,讲明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利害,协商具体操作细节,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在业委会骨干成员的建议下,居委会将垃圾分类知识印成中、英、日、韩四种文字版本宣传单和折页,还附上图文并茂的“分类指南”,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餐厨垃圾)和“干垃圾”四种分类配上具体实物图样。接下来是两周的走家串户上门宣传。居委会和物业人员,以及一名业委会成员、热心居民、居民党员或楼组长,“组团”挨家挨户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分发宣传资料。与此同时,业委会在征求大部分居民意见后,把垃圾分类写入最新版居民公约。
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华丽家族”外籍居民宣传垃圾分类。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供图
3月30日,小区楼层垃圾桶全部撤除,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及定时定点投放。但首日便“出师不利”——100多户直接把垃圾扔在了楼道上,保洁员只得逐个收走。“不愿意、不习惯、没注意、没时间……刚开始时,各种声音都有。”虹桥街道办事处副调研员高斌华说,所幸,第二天在楼道扔垃圾的居民就锐减到30多户,后面几天,只剩零星几户了。
4月上旬,街道、居委会、物业人员和志愿者轮番值守、督导,守在垃圾厢房旁辅导居民,继续宣传垃圾分类。居委会在小区举办各种活动,邀请居民尤其是孩子加入,践行垃圾分类。荣华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盛弘感慨:“万事开头难,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难了。居民养成了习惯,两个月后基本就不需要志愿者‘盯梢’了。现在,主动分类、投放的有80%,只是湿垃圾破袋率有50%左右。为此,物业和居委会特意在厢房旁增设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居民洗手。”
“华丽家族”最新改建好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箱房,还配上了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居民破袋投放湿垃圾后洗手。
全市592.8万户居民已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据了解,在全市,目前已有592.8万户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分类的绿色账户已覆盖580.8万户,越来越多居民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各区已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制定各自的行动方案,正在有序推进。
为有效支撑、衔接源头分类,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后续各环节,也都在铆足劲儿升级增效。目前,全市已有的4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和3000余辆干垃圾车,正逐批按照垃圾分类规范标识进行改造升级,湿垃圾车喷涂已完成23%。新建两网融合服务点593个,建成两网融合中转站26个,集散场两座,为重构可回收物专项收运体系、落实再生资源回收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一主多点”布局,本市已建成九座焚烧厂和四座填埋场、一座综合处理厂、八座餐厨垃圾处理厂、258座“就地就近、一镇一站”湿垃圾处理设施和分散设备,日处理能力基本满足本市垃圾分类处理需求。目前,本市正在引进一批干、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