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护士小姐姐,拿什么留住你的心?”中山医院连年护士低离职率是如何实现的
发布时间:2019/07/19 民生 浏览:1002
原标题:“护士小姐姐,拿什么留住你的心?”中山医院连年护士低离职率是如何实现的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医疗服务中占比相当重,但临床上护理队伍一直因收入待遇低、职业前景一般而面临人才流失困境。怎样留住护士心?搭平台、给舞台成为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作为全国知名三甲医院,全院近2000名护士近年来离职率一直维持在1.3%,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处于极低水平。培养专科护士,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让护士发挥更大作用,护理部在为护士“点亮”职业光明之时,更为医疗服务质量带来较大改善。
新技能get:术前参与干预心理康复
数据显示:中山医院护理部本科率达40%左右,医护比约为1:2,“护士缺口在全球各地都成问题,我们尽可能充实护理队伍,以此辅助医疗服务再上更高台阶。”护理部主任张玉侠说。作为主治疑难杂症的大医院,中山医院手术CMI(病种综合指数)高、床位周转率高,这意味着许多患者术前、术后衔接环节至关重要。张玉侠同时担任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她告诉记者,“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及时康复,现代护理非常强调这些理念,这也为护理队伍施展才华、大有作为提供了空间。”
“护理大有学问,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护理学科含金量也持续增加。”肝肿瘤中心总护士长俞静娴直言,“职业成就感成为护理岗位的主要吸引力。”现代医学讲究身心同治,在肝外科“术前心理疏导”成为护士的新兴工作职能。自2015年起,肝外科护理团队实施术前患者心理疏导“三部曲”(统一评估、专业资质护理团队介入、心理科会诊),为患者分级精准提供心理服务,亦历练了护士的新本领。
护士在为患者心理疏导
中年男子刘先生因病入院,护士很快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情绪低落、寡言少语,询问家属情况发现原来患者在家出现过自杀倾向。责任护士随即与心理护理师协调共同介入,经过仔细交流、应用专业量表评估后发现,患者存在抑郁状态,经过专业干预、多次随访后,患者情绪稳定,两周后病情好转出院。“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正为护理学科注入新内涵,我们在过程中获益匪浅,其中不少护士还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专业心理知识,为职业发展积极充电。”俞静娴说。
互联网“新田”孵化护理新成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科普成为不少医生的第二阵地,对护士同样如此。中山医院心脏中心总护士长林颖告诉记者,医护携手为心脏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医生精力毕竟有限,护士承担大量康复工作后,结合互联网新形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互联网+护理”的“新田地”上,部分护士还孵化出课题及项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据统计,迄今中山医院共有护士发起的各类科普公众号42个,仅心脏中心五个亚专科便有五个公众号,为患者群体“量身定制”科普内容。“医生科普更学术、更权威,我们就力争做得更接地气、更符合居家康复需求,两者互为补充,满足病家需求”,林颖说。尽管是额外工作任务,却激发了不少年轻护士的积极性,她们利用业务时间找素材、配漫画、画量表……传播了大量科普知识,更收获了一群“铁杆粉丝”。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心脏中心就累计发布了公众号科普文章300余篇,关注人群达1.2万人。“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生存质量量表”等专科评估工具,更犹如“从医院到家门”的护理延伸,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与青睐。
张玉侠直言,“护士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结合临床实践开设课题,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值得关注”。以中山医院心脏中心为例,近年来,护理团队科研成果频出。“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健康平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COM-B模型的心衰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等论文已在国际护理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引入多项项目课题为护士减压
近年来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日渐增高。怎样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让她们得以用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服务病家?中山医院将已在医生团队开展成熟的“巴林特小组”引入护士团队心理干预,收获效果匪浅。所谓巴林特小组,最初是由匈牙利医生Balint于上世纪50年代创建在英国的临床职业化医患关系培训技术方法,过程利用分享个人感受和想法,让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更深,同时可以通过“共情”分享获得鼓励和支持,降低职业耗竭。
中山医院护理巴林特小组活动
俞静娴介绍,在国外巴林特小组接受培训的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把握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和解决,这种方法对护理团队是否同样受用?护理团队在历经实践后,答案相当乐观。接受干预后,许多护士对自身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有了全新认识,并在巴林特小组里从其他组员发言中找到更有效减压方式。组员相互交流明显改善了职业倦怠,大家相互探讨反馈,激发了护士对护患之间沟通的深层次理解,帮助护士发现固有反应模式导致理解患者的困难和限制。
记者获悉,近年来中山医院针对护士心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力图舒缓环境压力,为护士营造了良好的执业环境。至今,“巴林特小组在护理团队中的实践模式构建”已荣膺中山医院管理科学基金,“门诊执业环境对门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巴林特小组对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研究”等,利用先进科学工具和研究手段,帮助护士走出职业迷津。张玉侠最后表示,“护士是传播爱与关怀的职业,让我们的护士工作得开心、充实,她们更有能量为病家传递正能量,最终实现更贴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