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对话两位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上海学子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对话两位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上海学子

发布时间:2019/11/04 新闻 浏览:832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批“少年科学家”熠熠生辉。稚嫩面孔背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科技的向往。
  着迷科技,更关注社会
回忆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经历,17岁的李健多仍难掩激动。“我在那些科学家面前介绍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感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科学家们提出建议,给了我很大帮助!”
李健多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经过选拔,他带着自己原创的有关“盲人智能手杖”的课题参加了此次论坛。李健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盲人数量并不少,但市场上的盲人手杖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黑暗状态下没有办法感知到周围环境,因此我就想到采用可见的结构光代替雷达,通过反射的倒影,捕捉前方路况。”
李健多从小就喜欢手工,进入中学后,他对信息科技、劳动技术和物理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几门课程非常锻炼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除了科技,这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也多有关注,“平时会看报纸、杂志”。注重实际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课题中。此次参加论坛,李健多得到了科学家们在用料和工艺方面的改进建议。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有将课题技术申请专利的想法,不过还需要花大约两年时间完善产品。“现在成品采用的器件价格较高,普通人不一定承担得起,今后要进一步缩小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成本差距。”
  没上过培训班,也没机械刷题
2000年出生的陶泽成目前就读于同济大学,他戏称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是从“玩”开始的。小学时,陶泽成就参加徐汇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13岁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科创项目——《胶卷式肥皂纸》,获得了当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
陶泽成没有上过培训班,课外时间都用在做科创和学生工作。相比机械地刷题,他认为灵活的学习方式让他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也促进了学习成绩的进步。
鲜活丰富的科创活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多方支持。陶泽成非常感谢市教委科艺中心几位老师的关心,以及大学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几位大学教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把所知倾囊相授,还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让我很感动。”
从2013年到2018年,陶泽成做过的课题横跨数学、工程、植物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关注点从饮水机消毒、残障人士轮椅设计、快递外包装垃圾治理到社区图书漂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总结了自己从事科创的三点感悟:第一是敢于说“不”,学会质疑才能有所创新;第二是要能吃苦,正视在科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第三要有家国情怀,“这和前两点看似不同,但它能保证你的思维和创造力始终奔驰在服务社会、奉献人类的正轨上”。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