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对话两位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上海学子
发布时间:2019/11/04 新闻 浏览:830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批“少年科学家”熠熠生辉。稚嫩面孔背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科技的向往。
着迷科技,更关注社会
回忆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经历,17岁的李健多仍难掩激动。“我在那些科学家面前介绍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感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科学家们提出建议,给了我很大帮助!”
李健多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经过选拔,他带着自己原创的有关“盲人智能手杖”的课题参加了此次论坛。李健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盲人数量并不少,但市场上的盲人手杖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黑暗状态下没有办法感知到周围环境,因此我就想到采用可见的结构光代替雷达,通过反射的倒影,捕捉前方路况。”
李健多从小就喜欢手工,进入中学后,他对信息科技、劳动技术和物理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几门课程非常锻炼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除了科技,这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也多有关注,“平时会看报纸、杂志”。注重实际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课题中。此次参加论坛,李健多得到了科学家们在用料和工艺方面的改进建议。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有将课题技术申请专利的想法,不过还需要花大约两年时间完善产品。“现在成品采用的器件价格较高,普通人不一定承担得起,今后要进一步缩小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成本差距。”
没上过培训班,也没机械刷题
2000年出生的陶泽成目前就读于同济大学,他戏称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是从“玩”开始的。小学时,陶泽成就参加徐汇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13岁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科创项目——《胶卷式肥皂纸》,获得了当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
陶泽成没有上过培训班,课外时间都用在做科创和学生工作。相比机械地刷题,他认为灵活的学习方式让他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也促进了学习成绩的进步。
鲜活丰富的科创活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多方支持。陶泽成非常感谢市教委科艺中心几位老师的关心,以及大学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几位大学教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把所知倾囊相授,还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让我很感动。”
从2013年到2018年,陶泽成做过的课题横跨数学、工程、植物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关注点从饮水机消毒、残障人士轮椅设计、快递外包装垃圾治理到社区图书漂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总结了自己从事科创的三点感悟:第一是敢于说“不”,学会质疑才能有所创新;第二是要能吃苦,正视在科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第三要有家国情怀,“这和前两点看似不同,但它能保证你的思维和创造力始终奔驰在服务社会、奉献人类的正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