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试点“外摆位”“跨门经营” 沪商务委十条措施“抢救”上海特色小店
发布时间:2019/03/01 商业 浏览:894
原标题:试点“外摆位”“跨门经营” 沪商务委十条措施“抢救”上海特色小店
经过电商、房租和商业中心的三波冲击后,上海街头的小店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日前,“抢救上海小店”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让城市的烟火气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共存,是城市治理中遇到的新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现场调研,今天上午,上海市商务委在愚园路主持召开上海特色小店发展现场推进会,提出研究允许“居改非”试点,试点“外摆位”和“跨门经营”,设立周末市集、夜间市集等活动的快速审批通道等十条措施,力挺特色小店发展。
近万家特色小店分布全市小马路
大商场、大马路是国际大都市的“必需品”,但特色小店是城市味道的所在。面对“抢救上海小店”的呼声,开年上班第一天,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就带队前往武康路、东平路、“上海小马路”、同乐坊等,和小店店主面对面交流。
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在今天的会上公布了上海特色小店的“家底”。他说,上海约有47.5万个商业网点,5万个是大商场,而分布在马路边上的小网点则占到了90%。其中,本市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特色商业街区、创业园区、景区内集聚了较多特色小店,目前,分布在本市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上的小店约9400多家。在各类上海特色小店中,餐饮类约占37%,零售类约占31%,居民服务类约占12%。
其中,餐饮类特色店汇聚了国内外各类特色美食餐厅,盛产“网红”店。零售类特色店业态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竞技场”,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意、承载文化、突出体验的海派特色小店,仅徐汇区衡复风貌区就有839家。居民服务类特色店则围绕早餐、修鞋、配锁、洗衣等社区生活服务业或定时定点临时在社区经营,或依托邻里中心进行业态整合。今天上午调研的长宁区愚园路就结合 “愚园公共市集”打造,将“山东水饺”、缝纫铺、修鞋铺、修锁铺等街边小店集合进来。
特色小店面临三大困境
前期各区对正在经营的特色小店业主和部分已倒闭的小店经营者开展了走访调研,归纳出了经营成本高企、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缺乏综合性制度安排等困境。
记者从会上获悉,由于租金和人工经营成本持续居高不下,许多特色小店长期处在盈亏平衡点,稍有经营波动,容易导致亏损。“大店”和连锁商业的激烈竞争,电商平台和外卖服务快速发展,客观上也分流了街边特色小店的消费人群,导致一些竞争力不强的特色小店客流减少,经营陷入困境。
此外,部分特色小店经营确实存在突出问题,有的沿街特色餐饮店开设在沿街居民楼下或者居民小区边,长期存在烟气、废水和生活垃圾方面的问题,引起周边居民抵触。一些特色小店以家族式经营为主,年轻一代不愿“接棒”,老手艺面临失传的境地。
缺乏综合性制度安排,也让特色小店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面对证照不全、安全隐患等问题,相关部门和街道存在简单取缔关门了事的情况。还有一些与现行规定不符合,但存在多年的“环境友好型”特色小店,仍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致使一批特色小店被迫撤离或关闭。
十条措施为特色小店护航
如何把特色小店作为体现上海情怀和城市温度的宝贵财富守护好?作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重要抓手,市商务委提出十条措施,包括研究允许“居改非”试点,试点“外摆位”和“跨门经营”,设立周末市集、夜间市集等活动的快速审批通道,用好国有网点资源为特色小店减免租金等。
市商务委表示,针对特色小店比较集中的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要在制定好大规划的同时,打好“小补丁”,为特色小店合规发展奠定基础。为知名特色小店在原址永续经营创造条件,在优化调整商业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允许各区“居改非”试点,例如黄浦区整体打造田子坊。允许各区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的咖啡馆、酒吧、轻食餐厅等沿街店铺开展“外摆位”、“跨门经营”试点,实行精细化管理,例如杨浦区的大学路“露天吧”模式。针对主题街区开展的周末市集、夜间市集等活动,则要编制发布管理指引,设立速审批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街区试点“审批改备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此外,要鼓励引入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发主题街区,同时利用国有网点资源,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降低特色小店经营成本。鼓励各区在街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建设一批邻里中心、公共市集等公共设施,在税收、水电煤等方面与商业用房区别对待,吸引低利润便民小店和特色小店入驻。
不过,要支持特色小店的发展,政策也不能搞“一刀切”,一店一策、一路一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大规划一定要打好“小补丁”,想实招、出妙招,一线要拿出真正有用的措施,来助力海派特色小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