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新闻主播们组团,就为了让更多人遇见它
发布时间:2020/01/18 商业 浏览:974
“诗歌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物件、一个声音、一种气味,甚至坐个地铁、散个步,都可以跟诗歌发生关联。”日前,“侧耳”团队的印海蓉、王幸、叶子龙和特邀嘉宾——青年评论家、《上海文化》杂志副主编张定浩一起做客学习读书会,围绕诗集《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分享诗歌表达中的不同感受与体验,探讨诗歌与声音之间的关联。
“侧耳”是一个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优秀新闻主播团队创立的公共文化品牌。作为发起人和出品人,印海蓉谈到“侧耳”最初的缘起源自她从小到大在内心深处积累的诗歌情结。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原本通过书本、杂志才能读到的小说、诗歌,现在手机就可以搞定,打开了大家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号“侧耳SH”应运而生,在线下举办诗会、朗读会等。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炼的,是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落笔的,所以在形成诗篇的过程中,诗歌其实已经具备了很多艺术作品的共性——音乐性和画面感。印海蓉认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样式,应该被人们的多重感官感知到。因此“侧耳”做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影像来呈现一首诗。现场播放了李菡、陶淳演绎的诗人宋琳的《外滩之吻》视频,原本平面化的诗歌变得更为立体了。
经过三年的打磨,“侧耳”团队收获了一众粉丝,令印海蓉感慨的是有人留言:“最难得的是我们相遇,你愿诉说,我愿倾听。”在印海蓉的眼中,诗歌是实实在在处在我们身边,随手可以触摸到的。“诗歌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物件、一个声音、一种气味,甚至坐个地铁、散个步,都可以跟诗歌发生关联。”她说。
那么在作家的眼中,诗歌又是什么样的呢?作家、文学评论家张定浩说:“诗歌是用来交流的,并不是写诗的人的孤芳自赏。写诗忌讳自恋的感觉,诗人并不是在编织自己的小东西,而是在写一个和别人交流的作品。”
张定浩是“侧耳”的资深“军师”,他觉得声音和语感是很奇妙的,不是好不好听,而是每个写作者最后都要找到自己的语感,说起来好像神秘主义似的,但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音调被人辨识出来的,文章也是这样。把文字抹掉之后,通过上下文的节奏、气息就知道作者是谁,这是作者要为之努力的。
对于诗歌的传播,张定浩以做菜为喻,他表示,做出的饭菜当天就要给别人吃,过两天可能就坏了,所以需要冰箱之类储存食物的装置。而在诗歌中,形式、声音和节奏都可以称为类似的“装置”,装置里面是诗歌的内容。这个特殊的“冰箱”传递到每个人身上,他们的感受又触发这个“冰箱”重新启动,从而感受到一个遥远的、写作者的某一份情感。至于诗歌的传播,就交给时间。
“侧耳”团队推出了诗集《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侧耳”的主要制作人王幸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享了“侧耳”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从客观上来说,三十多位新闻主播有着长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实践,他们风格多样,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这些都赋予他们的声音以个性化。另一客观层面上的丰富体现在音乐上,500多期的音频产品没有一首诗歌的音乐是雷同的。主观层面上的丰富则是个体的投入和专注。当主播应对一首新的诗的时候,他们一次次被唤醒,声音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不同于新闻节目中的端庄、克制,诗歌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印海蓉现场朗读了张新颖的《中年》,诗中没有人到中年的落寞和消极,流淌出来的反而是坦然和从容的自信。张定浩朗读了自己的诗《巨大的月亮》,描绘的是飞机上遇到的一轮圆月。王幸朗读了张新颖的《新年祝福》,其中的一个诗句便是“侧耳”诗集名字的出处——“以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是同一棵树”。观众们读诗的热情被点燃,四位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走上台,与叶子龙一起合作朗读了穆旦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