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这些专属上海人的里弄生活记忆,你还记得多少?
发布时间:2019/12/24 民生 浏览:935
12月23日报道:放学回家,与同学在弄堂里造房子、打弹珠;临近饭点,远远闻到邻居家的饭菜香味……这些专属上海人的记忆,你还记得多少?日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做客行知读书会,与读者分享一个人的改变和一座城市的蜕变。
全球化与上海空间进程
于海表示,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是威震八方的远东第一大都市,是远东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内贸中心,最重要的外贸中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作为全球性都市的地位在丧失,但同时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中国工业和经济的中心,尤其是全面工业化的基地。
到了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开启了浦东乃至上海发展的新局面,上海实现了从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转变。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市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上海建设“五个中心”的雄心与愿景,视野更宽,眼光更远,正奋力书写着城市发展的新传奇。
在上海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于海也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化之旅。1995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半年福特社会学培训;1999年,赴加拿大和美国访学一年等,一直到后来主持联合国《上海手册》社会篇,将田子坊介绍给世界,他的全球化之旅异彩纷呈。
“蜗居”却又亲切的里弄生活
“这样的灶批间大家熟悉吗?原来一个房子一个灶批间,就是一户人家,后来人越来越多。我们熟悉的不光是煤气表,还有自来水龙头,每个水龙头上面还弄一把锁,这个是上海人过去的生活,是我们曾经的‘蜗居’却又亲切的生活。”于海说。
“螺丝壳里做道场”是用来形容上海人曾经的“蜗居”生活。即使居住空间非常狭小,上海人也依然精心安排每一寸空间,从容地演绎最精致的活法。于海表示,过去上海人跟里弄是分不开的,弄堂就是传播、分享信息的场所。“这些场景大家都熟悉吗?有人问隔壁阿牛有啤酒吗?给他倒一点;前后门邻居噶珊瑚,两个凳子放弄堂口直接聊天了。那时候穿件新衣服在弄堂口扭两下,马上就有人出来说:‘哈灵!’”
他还提到,原来跟隔壁邻居吵架,又没有办法搬走,怎么办?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得缓和一下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包馄饨,包好了叫自家孩子把馄饨送去隔壁。如今,虽然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是邻里间互相分享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城市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东西,包括居住条件的改善,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于海说:“上海人精明但不算计别人,上海人守信,上海人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我特别关心的是上海人跟原来熟悉的环境分开了以后,还有没有大家熟悉的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