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山医院打造“AI智慧医院” “AI医生”坐门诊半天接诊9名患者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中山医院打造“AI智慧医院” “AI医生”坐门诊半天接诊9名患者

发布时间:2019/08/22 新闻 浏览:923

“‘小豹’已经供不应求了,自上周五正式出诊的消息传开后,好多病人前来预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丁晶对这位“新同事”赞不绝口。
预约如此火爆?这位“大牌医生”其实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主研发的“AI(人工智能)医生”。记者昨天获悉,中山医院已有近90个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场景。今年6月,中山医院正式组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全面打造“AI智慧医院”。
“AI医生”坐门诊,半天接诊9名患者
上周五,中山医院“智能门诊”诊室,“小豹”上岗了。这是全国首家“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患者挂一个“智能门诊专病号”,可同时接受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和免费的“AI医生”诊疗。
“小豹”能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可以通过自动获取分析病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读取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语音并分析言语复述情况,判断出病患是否存在脑功能障碍,还能对影像学结果进行智能化判读。
“在AI的帮助下,通过智能化定量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及辅助检查解读,医生能缩短评估时间和减少个体间的评估差异,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在疾病的早期起到积极预防、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的作用。”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内科教授汪昕表示。
“小豹”系统由中山医院联合复旦大学类脑研究团队等自主研发,目前诊断特异性已达95%,随着“机器深度学习”研究推进,诊断特异性还将提高。上周五半天门诊“小豹”与医生共接诊了9名预约患者。
在中山医院,“AI员工”不止“小豹”,另一位明星“AI员工”该算“小葛”了。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领衔研发,是心血管领域的“AI医生”。尽管还没正式“上岗”,“小葛”来头却不小,已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临床考试。“AI在慢病管理、辅助诊断乃至手术领域大有可为。”葛均波十分看好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的应用。
中山医院正全面开发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已有了近90个AI临床应用场景。“基于临床需求而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式和应用场景,将大大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诊治能力,提高科创水平,进一步推动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也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就医满意度。”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教授樊嘉表示。
 算法、大数据工程师与医生协力开发AI应用
一直以来,中山医院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创新型医院,该医院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迄今已走过软硬件购置、信息系统自主开发、集成化医疗服务信息体系、数据汇聚与共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五个典型阶段。
目前,中山医院已形成以自主研发HIS、EMR、RIS系统为核心、包含近200个模块的一体化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即实现智能分诊、院内导航、院内资源全预约、挂号、排队、住院护理、灵活支付、智能随访、健康信息查询等服务。
正是在这些自主研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近年来,在新一轮智慧医院建设进程中,中山医院充分利用自主开发业务系统的优势,以医院专职团队为主导,融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公司的多方优势,在医疗真实场景中“沉浸式”地研发医疗AI应用,形成了临床医生、AI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人员紧密合作的“团组模式”,有效突破了医疗AI应用中复合型人才缺乏、高质量数据集缺乏、真实场景结合不紧密等瓶颈。
目前,围绕“AI+医疗场景”应用开发这项工作,中山医院已形成“数据集中共享、知识不断累积、人工智能应用深入临床一线”的新格局。今年6月,中山医院还正式组建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由院长樊嘉、党委书记汪昕任主任,分管医院信息工作的副院长顾建英任副主任,下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办公室。
“我们希望以沉浸式的环境充分激发全院的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以期快速推出一批真正实用的成果。”顾建英告诉记者。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