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手握“五张王牌” 激活城市发展未来密码
发布时间:2021/01/25 新闻 浏览:476
浦东开发开放、“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这是新时代上海手里握有的“五张王牌”。图为陆家嘴航拍。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十四五”一开局,上海这座城市一东一西的两大片区域就拉开了“两翼齐飞”的架势:
最东端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了全域封关验收,20个涉及高端航运服务、民用航空等业态的重点项目宣布落户,项目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最西端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抓紧制定,围绕互联互通、生态环保、创新发展、公共服务,重点布局在“一厅三片”,即江南水乡客厅、西岑科创中心、苏州的高铁科创城和嘉善祥符荡科创中心。
浦东开发开放、 “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这是新时代上海手里握有的“五张王牌”,长三角、浦东、临港新片区等标志性元素汇聚在一起,激活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密码。
最强动力
先手棋引领硬核产业
创新在发展全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根据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上海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如今的浦东大地上,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从0到1”的创新种子遍地开花,科技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时代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集中发力,让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推动“中国芯” “蓝天梦” “创新药” “未来车” “智能造” “数据港”六大“千亿元级”硬核产业加速强势崛起。
前不久,张江科学城再迎集成电路重磅项目——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上下游带动能力的张江·兆芯项目宣布开工。借助张江科学城的产业集聚效应,兆芯将持续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策略,和更多产业上下游企业携手,助力整个区域形成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生态圈,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发展战略。
“加强基础研究,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形成原始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是中央交给浦东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市人大代表刘民钢认为,从长期发展看,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就不可能形成原始创新,也不能获得产业发展的长久动力。
数据显示,张江科学城2020年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817.56亿元,同比增长39.9%,占上海比重58%;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营业收入343.16亿元,同比增长58.8%,占上海比重52.1%,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全年有望达到1200亿元规模。
刘民钢建议,上海要下大力气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远眺城市东翼,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马不停蹄地运转,刚刚下线的国产Model Y陆续面向中国用户交付,国产Model 3车型开启整车出口业务,“中国智造”不仅跑遍中国,更供应全球。
如此热火朝天的场景,正是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全力加速的真实写照。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透露,特斯拉在临港投资4200万元,建设一座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超级充电桩工厂,今年第一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1万根超级充电桩。
“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需发挥好临港新片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作用,发挥好临港新片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作用,抓住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市人大代表严伟看来,立足上海与临港新片区,可以打造面向国际、辐射长三角的“长三角科创生态圈”,发挥上海的研发优势和临港新片区的政策禀赋,结合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布实际情况,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成面向国际,促进国内国外产业双循环的示范区。
最优功能
主动服务发展新格局
作为中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率先实施了一线径予放行、不设海关账册等改革举措,即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海关直接放行,企业可直接提货、发货。此次实现全域封关运行,将与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实现“双特叠加”。
严玉麟等市政协委员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与未来的建议》,他们认为,要抓住近年来全球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重构国际经贸新规则的时机,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实现改革与开放的高度统一;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要抓住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重点推动政策制度从标准化向定制化、精确性施策转变,争创浦东制度开放新优势。
为打好这组新“王牌”,上海在东西两翼布局新空间,承载对内对外开放枢纽功能。无论是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示范区,还是虹桥商务区等,都要集中发力,全面提升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
本市权威机构去年开展的海外投资企业投资意愿调查中,虹桥商务区是新增投资意向首选区域,比例高达61.11%。最近,一批知名企业总部和商业综合体等含金量极高的外资项目集体选择了虹桥商务区,总投资额达到45.38亿美元。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奥特莱斯产业投资、发展、运营综合服务商,奥特莱斯集团今年就将在虹桥商务区率先打造“全球奥特莱斯总部基地”项目。该集团亚洲公司中国区联席主席刘相龙表示,建成后,这里将集全球品牌展销、国际会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保税物流、文化交流、商业创新、产业孵化于一体,助推虹桥商务区发展成为全球新经济和新商贸的重要聚焦中心。
一端面向全球,一端面向全国。去年底,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召开专题会,请来嘉定区、松江区、金山区、崇明区沟通情况,这些区都是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苏浙毗邻地区的关键枢纽地,会上,四个区都表态,非常愿意复制推广示范区第一批制度创新经验,并着手开始制定方案。
最佳方案
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
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聚焦市场准入多头审批、市场主体关注度高的31个行业开展试点,国务院有关部门将25项国家级事权委托浦东新区承担受理和发证工作,率先实现国家、市、区3级事权跨层级整合。
这项改革试点是国务院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对全国具有示范推广作用。同时,也是一次重要发展契机,对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最近,上海道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拿到了首批颁出的“全国版”行业综合许可证,副董事长张巍告诉记者:一张证在手,三大许可项目——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全部在列,这家注册在金桥的电商企业就能顺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了。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表示,以“一业一证”为牵引,浦东正在酝酿推出更多的系统集成改革举措,力争在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以市民和企业两个“专属网页”为载体,“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将加速融合,大力拓宽“线上+线下”“网上+掌上”立体化诉求收集渠道;以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浦东将同步构建动态防范、智能预警、事前化解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主动化的政务服务,“这些系统集成举措,将进一步放大改革效应,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瞄准更多标志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突破性创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在抓紧制定《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大开放型压力测试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意见》,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在投资准入、货物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国企改革、争端解决及重点产业等领域研究制定加大压力测试的系列政策制度创新举措。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处长吴群峰表示,新片区将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制度创新,积极争取实现“国外已批准使用国内尚未上市的抗肿瘤新药在临港新片区医疗机构内定点使用”等重大政策突破。同时,还在制定《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行动方案》,聚焦市级事权和管委会事权,在经济治理、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研究出台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深化系统集成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