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commer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上海推三类“互联网+垃圾回收”模式 可网上下单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上海推三类“互联网+垃圾回收”模式 可网上下单

发布时间:2019/06/03 商业 浏览:931

原标题:垃圾分类回收也有了“网约工”
据《劳动报》报道,在繁华新潮的上海,“互联网+垃圾回收”正成为创新标杆项目,在长三角复制推广。上海多区正在推行的“互联网+垃圾回收”,简单地说,就是在支付宝上下单,废品小哥上门回收,不过这背后的流程可不简单。打个比方,即便是一只纸箱的回收流程,也要经过用户———支付宝———技术平台———服务商———回收厂,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一份绿色职业为之服务。日前,劳动报记者就跟随垃圾回收小哥,体验上门回收工作全程,深入了解这群绿色职业人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回收。
定时定点和按订单上门回收相结合
  回收小哥月入过万不是梦
一把公平秤、一台手机、一套蓝色制服……这身行头成为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门回收员”的标配,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明确的“绿色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绿色职业”与“网约工”相结合,不仅改变了这一职业的工作方式,同时,也让垃圾回收小哥月入过万成为现实。
承包26个社区日均收垃圾近一吨
清晨8点50分,罗奇骑着电动垃圾车驶进了宝山共康雅苑小区的大门,和车入口的保安师傅招呼一声,闸机就顺利抬了起来,不远处已经有居民等在树荫下,脚边堆着一摞摞的纸箱,和捆绑着的塑料瓶子。一周七天,每天上午9点到11点,罗奇会在不同小区定点回收居民的“五废垃圾”,风雨无阻,周三轮到共康雅苑。
把秤从车上抬到地上一放,罗奇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了。“今天理了点衣服出来,太旧了也捐不掉。”市民张阿姨提着一打旧衣服告诉记者,每周她都会攒些纸箱、塑料瓶拿到罗奇这卖,“倒不是为了卖这点钱,扔到垃圾桶占地方,卖给他们也环保。”
像张阿姨这样的“常客”还有很多,记者观察罗奇在小区的这两个小时,陆陆续续前来卖废品的居民有几十人,其中还有买菜回家路过又折返的居民。忙忙碌碌一早上,罗奇一口水也没喝,光顾着称重、打包、装车,他粗略算了一下,一早上他就收了300多公斤的废品。“这个小区算少的了,我有一次在另一个小区收了将近一吨的废品。”
记者打听到,罗奇负责附近26个社区,基本上日均收废品量接近1吨。
11点30分,罗奇看了一眼手机,“现在手机里已经有20多单上门回收的订单了。”
“先把这些废品运回站里吧。”载着300多公斤的废品,罗奇擦着汗将车骑回了距离小区一公里外的回收厂。
回到站里,罗奇一上午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还要将收回来的废品分类,用机器轧装打包。“比如我们喝的饮料瓶、家里油壶属于PET涤纶料;喝的椰汁、洗洁精壶属于HDPE低压的聚乙烯;自来水管属于PPR料……”这些常见的塑料制品材质,罗奇已经熟背于心,经过挑选后,不同的废品会被送到不同的厂里进行再加工,比如纸箱会被送到纸厂,塑料会被粉碎厂加工成粒子,然后再次加工成别的产品。
上门回收月增收入三四千元
“时间还早,我联系一个上门回收单子吧,中午客户在家的几率比较大。”罗奇所说的上门回收单子,就是市民在支付宝上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的预约订单。这样的订单,罗奇每天都要接五六单。
去年年底,罗奇所在的上海窻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众多公司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服务商企业。也是在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那时候就觉得有戏。”作为在这一行业摸爬滚打近10年的“老司机”,罗奇觉得这一模式能调动更多人主动参与其中,特别是年轻人。
“首先是不需要实体卡了,一个支付宝就行,人人都有。其次,回收以后是直接给现金,也可以兑换能量或者积分,这个能量是给他们蚂蚁上面种树用了,可以做公益,积分就能在支付宝上兑换东西。最方便的是,不用和以前一样在指定时间跑去指定地点。这对年轻人来说,肯定是有吸引力的。”
确认客户在家后,罗奇带着记者来到离站一公里的一处高层小区,“这种单子算轻松的,还有电梯,平常接到老小区的单子比较多,爬楼梯是常事。”开门的是一位女士,这次有一些旧报纸和衣服要卖。“旧报纸和衣服都能卖钱,报纸6毛一公斤,衣服是5毛一公斤。”“没事,我不要钱,给我能量好了。”
罗奇有不少老客户,一来二去,他也发现了他们的特点:“年轻人喜欢网购,包装盒特别多;上年纪的人分类回收意识很强,纸板纸箱、牛奶盒、塑料瓶都会自己分好。80%的上门用户最后都会选择要能量,这让我一开始很意外。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公益心真的很强,我能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为绿色环保产业出一份力。”
做上门回收业务已经四个多月,罗奇每天收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相比之前,收入也跟着订单来,“基本上每个月收入有一万多元,比以前多了三四千。做上门回收,只要勤快,月入过万不是梦。”
上海推三类“互联网+垃圾回收”模式
  可网上下单,也可网上追踪垃圾去向
“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线半年,超过60%用户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多的一个用户平均每周下单一次,累计卖掉了100多斤的废旧纸板箱。通过这一平台,每天有数千斤的可回收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的处理厂,最终变成可回收再利用的产品,再回到千家万户。这是垃圾分类回收行业的一次革新,也是支付宝里的“上海首创”。
支付宝上海城市服务高级经理谭薇薇告诉记者,目前支付宝和政府方面合作,在上海已推行了三种模式的线上垃圾分类服务,一种为电子绿色账户卡,可在线积分;一种是之前在静安区试点的通过收编小区、商务楼的回收队伍进行线上下单上门回收;而另一种就是不久前在黄浦区试点的通过一个袋子进行上门回收,用户可通过支付保追踪垃圾去向。
通过大数据处理,大家的每一次垃圾投放,还会变成上海生活垃圾大数据地图的一部分,帮助政府更好地决策、灵活地调配,最终提升垃圾的回收效率。效果如何呢?据悉,上海目前全市湿垃圾分出量已达4400吨/日,而两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2500吨/日,翻了近1倍。
上海窻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哲告诉记者,城市70%以上的垃圾是由年轻人产生的,而过去,80%以上的垃圾回收客户是中老年人。“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收垃圾的形式,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送积分、能量这类鼓励方式也是年轻人喜欢的。”他坦言:“我相信未来上门回收将成为主流方式。”
现在,李明哲每天最忙碌的事情,就是和政府部门、合作伙伴以及同行开会研究垃圾回收的下一步重点工作。他笑道,“可能你们还想不到,我们做垃圾回收业务的,也要熬夜写方案,为了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向居民用户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出一份力。”
垃圾分类:市民存在“伪”常识
“黑色塑料袋”和“没用完的铅笔”辨识率最低
从2月25日起,劳动报微信于每日清晨推送的《醒来》栏目中开辟“垃圾分类小知识”版块,每天出一道垃圾分类测试题,通过投票形式,让网友选择物品的所属分类,网友参与热情高涨,共有27万人参与投票。
从网友的投票结果来看,平均答对率最高的垃圾类别为“可回收垃圾”,占73.2%;其次为“湿垃圾”,占69%;再次为有害垃圾,占63%;“不进入垃圾分类系统”和“干垃圾”的辨别度最低,平均答对率仅为46%和39%。
其中,“黑色塑料袋”和“没用完的铅笔”答对率最低,仅为24.0%,“大骨头”和“小狗产生的便便”答对率也较低,分别为27%和28%。就“黑色塑料袋”而言,“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个选项干扰性较强,分别有43%和33%的网友选择该两项。就“没用完的铅笔”而言,“有害垃圾”这一选项干扰性较强,有44%的网友选择该项。就“大骨头”而言,“湿垃圾”这一选项干扰性较强,有50%的网友选择该项。正确答案是,“黑色塑料袋”、“没用完的铅笔”和“大骨头”均为干垃圾。“小狗产生的便便”不进入垃圾分类系统。平均答对率最高的为“休闲用品”,达65.5%;其次为“医疗用品”和“家装用品”,同为64.3%;再次为“餐饮用品”和“办公用品”,分别为63.6%和53.7%。“卫生用品”和“宠物用品”的答对率最低,两者都未过半。
由此可见,网友对垃圾分类还存在知识盲区,尤其是部分物品在市民脑海中存在“伪”常识。比如:哪些物品看似有毒性,实则制作过程中已采用无毒原料;哪些物品看似可回收,其实已无回收价值。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