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医生12年“慈善光明行” 让更多人看见世界
发布时间:2018/08/22 民生 浏览:1125
从2006年至今,“慈善光明行”已走过12年风风雨雨。200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张兴儒副院长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开启了“慈善光明行”的第一站。为了纪念已故的张院长,今年7月,这支义诊团队由张院长夫人潘山女士带队,回到光明行的起点——德格,重新出发。
2018年7月28日,上海各医疗单位的13位医护人员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成都集结,历经27小时的车马颠簸,在29日晚上抵达川藏两省交界处的德格县。
7月30日清晨,德格县人民医院门前排起了长龙。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不能开展白内障手术,所以当得知有上海的眼科医疗队过来义诊,很多藏民就带上干粮、赶了几百里路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得到治疗。
扎西旺姆,名字寓意“吉祥自在”,但这个15岁的女孩自小患先天性白内障失明,一直生活在黑暗里。7月30日,她早早就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家乡江达县出发,来到光明行的义诊现场。然而,医生诊断后,认为她已经错过了视网膜发育的最佳年龄段,复明的希望并不大。得知消息后,扎西旺姆并未露出遗憾和失望的表情。或许在日复一日的黑暗中,她早已麻木。她跟着家人离开了。
但在医院这一头,张伟英大夫想了又想,总还是觉得不甘心。入院处主管原文忠医生也支持张大夫的想法:“赶紧让志愿者联系,让她回来!我们等,就算10个小时我们也等她回来。”
扎西旺姆第二次走进诊室,然后是消毒、手术。
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扎西旺姆哭了,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将要看到这个她生活了15年的世界。
摄影师的镜头纪录了这样一幕:扎西旺姆好奇地拿起一只小熊玩偶,反复打量,放在鼻子下闻,又忍不住亲亲小熊。她的反应像慈善光明行 极了学龄前的小女孩,——虽然年龄已经接近成年,但这是这个15岁女孩第一次依靠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可爱的玩具。
伍金泽平,一位自幼罹患白内障的轻度智障病人,长期被村里的寺院收养,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百家衣,寺院里的两位喇嘛照顾他的起居。在手术前,他曾对志愿者说,如果他能看见太阳,他要去帮助其他人,他还要走到拉萨去朝圣。他的愿望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手术后他已经恢复了部分视力。
67岁的北扎和43岁的扎西曲平,都是德格印经院的刻经工匠,参与《大藏经》的刻经工作。失明,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失去生命一样痛苦。手术之后,他们可以重新拿起刻刀,继续从事刻经工作。
无论是连续27个小时的高海拔日夜兼程,还是高强度的诊疗工作,都是对志愿者体力和意志的考验。这次德格之行,眼科主任丁慰祖一直没有离开过氧气包,也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诊室。在短短十天时间内,“光明行”志愿者团队总计诊疗眼疾患者1267人,为129名患有白内障等眼疾的贫困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复明成功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