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快递员推回一个窨井盖,外卖员被车撞了不要索赔……这些故事为何能刷屏?
发布时间:2019/03/26 民生 浏览:954
原标题:快递员推回一个窨井盖,外卖员被车撞了不要索赔……这些故事为何能刷屏?| 财经时评
最近,有两条关于快递员和外卖员的“暖新闻”颇受关注。一条来自微博“警民直通车-徐汇站”,记录了虹梅南路梅陇路西侧一窨井盖被掀离了井口,还没等警方援助,“只见一快递小哥弯下腰用力将沉重的窨井盖推回原位后,才驶离现场”。民警事后找到这名达达快递公司的员工向他表示感谢,小哥却说自己只是为维护交通秩序出了一份微薄之力。对此,“警民直通车-徐汇站”公开为他点赞:“快递小哥,你推回窨井盖的姿势很帅很有爱!”
另一条“暖新闻”来自某自媒体发布的帖子《我老板开车撞了盒马鲜生的外卖员》,记录了一名被车撞倒后不要赔偿、本分老实的外卖员。经核实,这名吴姓外卖员才20岁,老家在山西长治,因家中父母患病、妹妹尚在读中学,所以来上海打工,希望用自己的勤劳存够20万元回老家开个餐馆减轻家庭负担。可面对被撞,小伙子觉得没怎么受伤,车主又出钱替他修好了电动车,就执意不要赔偿。有网友在帖子下留言说“如果每个人在突发事件中都善意的对待他人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便处处充满希望充满爱。”事后,阿里巴巴旗下的公益平台“天天正能量”也向小吴颁发了2万元“正能量奖金”。
这两条新闻让笔者想起去年接触的一些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他们中,有的凭一个奇怪的“跑腿”要求嗅出了电信诈骗的味道,及时报警,帮助当事人减少损失;有的在配送过程中遇到用户家人突发疾病,出钱出力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在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这样的故事更有“好几箩筐”,甚至同一名外卖员和快递员身上就有好几个。一些快递公司的负责人更是直言:“这些就是我们小哥的日常呀!”
但从两条“暖新闻”的走红看,很多网友对快递员和外卖员的“暖新闻”并不熟悉。究其原因,无非几点:一是平时对快递员和外卖员的“认知”仍集中在配送服务上,忽略了他们在配送之外的样子。二是日常有关外卖员和快递员的新闻中,大多是交通违法等负面信息,与“暖新闻”反差很大。
具体来看,在平日有关快递员和外卖员的新闻中,人们看到的信息往往与他们的工作有关:大部分是关于配送效率,诸如“平台竞争是否让配送提效”“刮风下雨以及‘双11’‘双12’等营销高峰是否营销配送效率”等话题。还有一些负面信息,包括“为了速度违反交通法规”、“入职门槛低引发安全事件”等。然而,关于这一庞大群体工作之余的样子,却鲜有涉及。
事实上,除了工作效率,外卖员和快递员更是有血有肉的一群人。不少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外卖员和快递员却是来自小城市、农村,学历可能不高、家庭负担也比较重,但选择外卖和快递这份工作是相信“多劳多得”。同时,外卖员和快递员中有不少是90后年轻人,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所以,他们也写诗、唱歌,爱文学、爱音乐。他们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会做出满满正能量的选择。只可惜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关于快递员和外卖员的“工作之外的另一面”,太少太少。
当“暖新闻”刷屏,似乎是提醒人们多看看外卖员和快递员的“另一面”。
从贡献看,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生活带来如此丰富的新体验、新便捷,与他们的付出紧密相关。电商、外卖、新零售改变了消费方式,但风雨无阻提供“最后100米”服务的,是快递员和外卖员。所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就饱含深情地慰问快递小哥等劳动者,将他们称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在生活中,这群劳动者也为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多元文化。不论是学习,还是参加文体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投身公益,都不曾少过他们的身影。有平台统计过,旗下外卖员一年义务献血的就超过1000人。
可是,过度关注快递员和外卖员的“配送效率”使得外界对他们工作之外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知之甚少,而这群劳动者在被问及“最期待什么”时,最希望得到的也是外界的理解和尊重。
笔者觉得,他们所说的“理解”和“尊重”至少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希望人们对他们的工作多一点宽容。比如在恶劣天气下,能不能不要急着“催单”,让快递员更从容一点,将安全放在速度之前。其二是希望大家看到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既是新经济创造新岗位的受益者,更是新经济新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理应和其他新岗位上的劳动者一样,得到尊重——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对快递员和外卖员的职业发展来说,他们需要更完善的职业保障和更规范的行业管理;而从他们的个人发展看,更不能缺少人文关怀。有的快递员和外卖员将自己称为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用户只了解他们的工作,却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随着“暖新闻”的刷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看到外卖员和快递员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工作之外的他们。城市因为有他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城市也应支持和鼓励这群洒着汗水追求梦想的人。
栏目主编:任翀文字编辑:任翀题图为达达快递员在推回窨井盖。截屏自“警民直通车-徐汇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