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穷街”,再见!杨浦大桥下的这个棚户区终于要动迁了
发布时间:2019/11/15 民生 浏览:1791
据《劳动报》报道,从浦东沿杨浦大桥开车过江,放眼下望,两边大片的“红”色房顶如此显眼,却是这个区多年心中的“痛”。这里就是杨浦鼎鼎大名的“穷街”——大桥街道88街坊,3182户居民几十年蜗居在此,“盼星星、盼月亮,就盼征收令上墙”。
昨晚21时,大桥88街坊征收基地传出消息,“二次征询”正式签约首日,88街坊共2241产,签约2199产,签约率达到98.13%,协议达到生效比例条件。居民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成真。“穷街”,要和你说再见了!
腰一“弯”就是快60年
众所周知,杨浦区老公房多,“棚户区”多。但如果“穷街”里再论排行,杭州路上的88街坊绝对“别别苗头”。东至松潘路、南至杨树浦路、西至眉州路、北至杭州路。这个范围上海人都叫得出来——这不就是杨浦大桥的两边吗?
“当年建一座桥,把88街坊划成了两半。”大桥街道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杨浦大桥修成了,可88街坊却并未能“乘机”动迁完毕,而是留下了桥两侧的3182户居民。此后,便是遥遥无期。
88街坊的房子有多老?98岁的梁仁国最有发言权,老爷子1943年就搬到这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没啥改变。”建造时间较长,均为旧里房屋,年久失修,房屋结构破旧,墙体开裂、屋顶渗水等情况频发,每逢夏季大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房屋内积水现象较严重……
随便去问这里的居民,谁都能“絮絮叨叨”说上一长串烦恼。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蜗居带来的“憋屈”。57岁的周辉,从出生到临退休,一辈子住在这,9.5平方米的面积,三代四人。为了解决难题,他搭了个阁楼,地方是大了一点,可只有1.6米高,根本站不直。“直着进门,弯着上楼,蜷着睡觉。”周辉如此自嘲道。
日子一天一天数着过
几十年来,88街坊的居民盼望着动迁,他们甚至表示,自己是“日子一天一天数着过”。
不止一次,这里传出过要“动”的消息。居民的户口也是被“冻结”了多年,邻里街坊的交谈中,各种传闻不断勾起了无数人内心的渴望,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冷却。终于,这次不再是“传说”。2019年3月10日至17日,88街坊进行了旧城区改建意愿一次征询工作,以99.6%的同意率顺利通过。
4月19日,基地对《杨浦区88街坊旧城区改建地块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告。
6月8日至9日,近千户居民探看了位于浦东曹路、浦东民乐、浦东航头、奉贤南桥、松江南站、青浦徐泾北等9处外区房源。
10月12日,基地张贴房屋征收决定。10月13日,对被征收房屋的面积、人口和评估单价等相关情况进行了公示。
11月1日起,基地开始预签约。11月14日,征收基地“二次征询”的成功,标志着88街坊正式告别过去,今年杨浦也完成了征收超过10000户,超额提前完成征收7000户的目标任务。
全新生活已经开始
昨天晚上,许多居民群众闻讯后自发来到基地,与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及各方工作人员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杭州路居民区书记周美珍告诉记者,“明天,居民会参加抽号选房活动,他们要搬去新房了。”
“一个在天,一个是地。”周辉已经提前住上了位于松江泗泾的新房,90多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过去他家的十倍。突然变得宽松的环境,甚至让他有了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这个家,怎么变得这么大了!”
开心的不只是居民,还有这里的征收人员。杨浦区第二征收事务所征收部经理张旭就表示,88街坊的成功签约来之不易,“补偿方案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在全区一个方案的思想共识下,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宣传栏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咨询、答疑等活动,使88街坊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被绝大多数居民知晓,为顺利签约打下基础。”
88街坊面前的杭州路上,如今门面上挂出最多的广告,就是各种各样的看房信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居民口中谈论最多的,也是各类的房源。
就要离别之时,这些曾同在弄堂进出的人们,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珍惜与不舍。无论是“小姊妹”,抑或是“兄弟”,少不了的是拍拍对方肩膀,说上一句“别忘记到我新家聚聚。”
毕竟,对于几十年同“蜗居”的3182户居民来说,心愿已了,新生活将开启。